中国:2015-2020亟待国际规则新建树
C)、中国仍应有所作为
2014到2020年前后,包括WTO、TPP、TTIP、TiSA等一揽子国际新协定、新秩序正在逐步达成,除了在日内瓦密集地组织重启多哈回合谈判继续之外,巴西籍WTO总干事阿泽维多重新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全球领袖“多哈政治意愿拉票”之旅,但由于WTO对美欧等全球的40多个发达国家已经没有任何利好的促进作用,那么另劈更高端的国际规则就在所难以避免,TPP、TTIP、TiSA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笼,并几乎就覆盖了所有发达国家,全球40个左右的发达国家,在为大市场、大经贸、大自贸区、大经济体融合而极大降低了国家、商品、经贸运行成本。
到2014年前后,对一直坚持力挺多边,双边区域协定进展缓慢的中国,翻开世界地图,也会发现,涉及其他国家的区域自贸协定,已经从点状蔓延成网状。中国目前已签署12个自贸协定(但中国所签的自贸协定几乎都是最低端的,只有一两个稍高质量的),在谈的有6个。但是,中国的自贸区发展水平依然是较低端的(无法与美、欧、日、韩等相比肩),在相互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承诺不多。如果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中国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比重仅为12%,远远低于美国的40%、欧盟的28%、韩国的35%、墨西哥的81%。
据WTO统计,目前全球向WTO通报并实施的自贸区已经达到247个,其中相当数量的自贸区都是近一年前后完成的。全球一半以上的贸易已经在各个区域贸易安排、自贸区当中来进行,并且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进一步发展。大多数自贸协定,首先开始于对外贸易依赖程度较高、人口较少的小国,建成高标准、统一大市场有助于稳定国内经济、商品的廉价。以同在东亚的韩国为例,自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韩国在各个领域都做到了较大程度的开放,与世界上大多数发达经济国家几乎都签署了自贸协定。其中和美国建立的美韩自贸协定,标准已经不低于TPP,这样的高屋建瓴让韩国经济,每每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例。
随着美国的逐步参与并推动,这些自贸区开始有了世界性的意义。这其中,美国对于亚太地区的TPP最为重视,奥巴马政府已经实施推进力超过四年多时间。而在全球所有正在形成的双边及区域自贸协定中,也正因为有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的参与,并承诺与极度依赖海外市场的小国同样程度的开放水平,TPP、RCEP,以及TTIP等显示出无与伦比、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具有世界经贸前沿战略的影响力。
当前,全球各国的自贸区推进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服务贸易、投资等传统的议题,而是拓展到知识产权、金融政策、政府采购、环境、劳工、国有企业等21世纪议程。关注的重点,传统的贸易谈判是谈边境措施、关税、非关税、开放、市场准入,现在的谈判重点是协调各国边境内的法规和标准、措施。具体到亚洲、太平洋地区,过去20年,东亚国家共签署了63个自贸协定,占全球的1/3。其中,绝大多数是在最近五年来完成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美欧“高标准”的介入也是顺应这种潮流的作为、更是美欧等40多个发达国家经贸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需求。进一步说,中国这些标准,有相当部分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改革方向的认定颇为契合,但中国的自贸协定谈判节奏却未必与之全然合拍。
新任中国驻WTO代表俞建华在分析WTO得失时认为:当前以WTO为代表的全球贸易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落后于国际经贸格局的新变化,也落后于相关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利益诉求,同各个国家之间更加紧密的经贸联系的现实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近10年来,一方面各国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产业价值链、市场环境链不断深入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然而,多边贸易规则还停留在1994年达成的乌拉圭贸易协议,它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互联网、物联网的更加成熟都无法满足当前各国产业发展和彼此间更加密切的经贸联系的需要。要求各国迫切希望通过贯通国与国之间的“自贸区”进一步加强市场扩张的整合,WTO已经呆滞十数年,新经济秩序、新产业政策、新贸易规则等都在风起云涌的出现。
对未来中国来说,2014到2020年是全球化贸易规则、贸易秩序新建的过渡期,虽然不可能与美国缔结成完全亲密的自贸协定,却可以在推进国内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对接投资、服务贸易等领域的“高标准”,做到渐进式突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开放决定,让海内外都看到了积极的信号。对外,中美、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而这“双边投资协定”却在欧、美、日等所有市场经济地位国家中都不存在,只面对中国)已经开启以“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为基础的实质性谈判。在APEC提出的进行FTAAP(亚太自贸协定)的可行性研究也得到全面支持,并形成青岛宣言,确立时间表;对内,上海自贸区也在进行各种制度性的探索与尝试,但管理机制、产业政策上需要根源的改变与突破才能取得根本与国际企业、贸易的兼容接轨。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