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之三:商业银行 合作不止
2、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定位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移动支付化、网络化和全能一体化,中国银行业需要加快转型来适应这种趋势。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更是压缩了银行的利润空间,商业银行改革转型也刻不容缓。
商业银行的转型包括两方面,其一,努力完善风险定价机制;其二,积极进行业务结构调整,拓展中间业务比重。对于移动支付来说,本身属于一项中间业务,不受资本管制约束,符合商业银行的转型战略,另外移动支付的开展将提升消费者的支付体验,进而促进消费的增长,与拉动内需的结构调整战略相吻合。
移动支付产业有多种可能的商业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银行业都将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银行是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参与者,同时银行对移动支付应用和安全性的控制力最强。在支付领域,商业银行可能会面临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竞争,也许会改变现有的产业格局,但同时也会促使银行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
移动支付的开展将会撬动银行卡、支付结算等业务的再次增长,为银行业带来巨大的手续费收入。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有助于弥补其营业网点少、大客户稀缺的缺陷,提升其竞争力,因此中小银行更应把握好发展机遇,积极布局产业链条。
3、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策略
作为与用户手机号码关联的银行账户的管理者,商业银行需要为移动支付平台建立一套完整、灵活的安全体系,从而保证用户支付过程的安全通畅。商业银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具有信用度较高、用户及商户资源雄厚的优势,而且商业银行是支付结算最终执行者,目前网关支付占互联网支付业务的主流,所以其自身实力资源都很强。但是,商业银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也面临着中小客户服务力度有限、服务与理念创新不够的劣势,而且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网上支付互联互通暂未实现。
从行业合作来看,由于移动支付行业跨度大、产业链条长,只有包括运营商、商业银行、终端制造业、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在内的相关各方携手合作,移动支付产业才能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以,商业银行应当积极与移动运营商、终端制造商、第三方平台合作,寻求在“全”产业链的合作布局,占据有利的竞争优势。
从客户发展来看,商业银行在前期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应当将大中型企业集团作为重点客户,通过为重点客户提供较完备的支付服务,锁定大中型企业集团客户的利润资源。然后,借助服务渠道,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将移动支付业务覆盖全国各地商业零售、公共交通、加油站、付费电视、餐饮、影院、医院、学校等不同领域,从而占据有利的竞争格局。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