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势说:救市=癌末安宁疗法?
继限购、限贷、公积金等政策松绑之后,房地产进入新一轮以“税费”减免为主要手段的救市热潮!当然,与之前的情况雷同,出台一系列措施的,仍局限在楼市情势岌岌可危的二线以下城市。
江西省日前发布通知称,个人购买家庭唯一普通住宅的,契税减半征收;购买90平米及以下家庭唯一普通住房的,按购房总价的1%缴交契税。此外,山东潍坊、安徽宿州……等地,也不约而同推出财政补贴契税之相关政策。于是有人不免好奇,类似举措是否也有可能在库存量亦属严重的一线城市执行?无论如何,当前必须面对的现实是,连上海这座全国楼市指标性城市的房地产库存与去化时间比,也已经突破了15个月。而楼市利好接二连三,是否意味着房价已然见底即将反弹?毕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楼市总是能以最快的速度消化利空压制,并以最短的时间充分反映及放大利好效应。
一线城市实施财政补贴可能性高
惟有专家认为连“限购”这种绝大多数地方已经取消,且中央并未作出任何干预、阻挠之意思表示的限购措施,一线城市都迟迟不敢动手调整,怎么可能大步跨越到以财政补贴的方式救市呢?乍听似乎有理,但我的看法、观察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以北京、上海为首、潜在购房需求巨大的一线城市,放开限购将使来自四面八方的大量买气涌入,极易导致楼市整体发展失衡,故而非不得已不会出此“下策”。那么在维持限购不放松的前提下,作为替代方案,以“税费减免”或类似的便宜做法(如:调整普通住房认定标准、离婚不需三年即可视为单身……)刺激、提升有意购房者进场的意愿,确实存在极高可能性。
事实上,即使“房价最坚固堡垒”的上海,在08年遭遇国际金融海啸,引发市场陷入极度低迷时,也曾在当年的11月1日推出首购90平米以下,契税由1.5%降至1%,直至下半年房地产市场重回繁荣轨道。说明为达成“预设目标”,政府“可作为”的手段仍多。
“4万亿”创造非理性繁荣
也有业者对外宣传时,言之凿凿地援引指出,后续楼市亦可望因契税减免而出现类似买气井喷的景况,所以“要买要快”!事情真的会如此演变吗?我看还“真不是那么回事”。
必须知道的是,当年出现“翻盘”局面的原因与财政补贴并无直接关系,充其量只是对选择小面积住房、处在犹豫不决状态之首购刚需者起到“临门一脚”的作用,而2009年下半年“引爆”核弹级买气,真正发挥大功效的,是2008年11月10日中央鉴于经济形势严峻,而紧急推出的4万亿救市方案,且乘数效应达到近20万亿元,在“钱淹脚踝”的情况下,才使得楼市再现“非理性繁荣”之疯狂状态,直到现在中国经济其实仍然处在“4万亿”后遗症、冲击波之后的偿债阶段。
三线以下城市房价不保
因此,即使政策利好不断,除了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包括一些未受到“4万亿”冲击、房价持平的地方),我并不认为房价已经见底,未来楼市景气持续下滑,只怕不是大概率事件,而是必然发生!
终究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已今非昔比,美国QE退市亦尘埃落定,嗅觉灵敏的热钱流向难以阻挡,在这样的情况下,纯粹靠行政命令的调整与帮助,是难以取得“逆转胜”之关键性作用的,惟令中央左右为难的是,一旦采取过激的救市手段,对经济杀伤的后座力无比强大,将使日本“消失20年”如影随形,无异“饮鸩止渴”,我不认为中央会这么做。
执是之故,对不少三线以下的城市来说,当前的各种五花八门的救市措施,在我看来,其实像极了癌症末期的安宁疗法——死得慢些、死得快乐些罢了。
相关推荐 |
房地产众筹降低入市门槛 投资者入市将加 |
央行及银监会发布的通知落地 房地产市场 |
认房不认贷 房地产泡沫暂延缓 |
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 万科多招迎挑战 |
房地产价格下降 是拐点到来还是短期波动 |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