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人工代糖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阿斯巴甜等产品或将逐步被取代【组图】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三元生物(301206)、保龄宝(002286)、华康股份(605077)、百龙创园(605016)、晨光生物(300138)、金禾实业(002597)、莱茵生物(002166)等
本文核心数据:人工代糖主要特征;中国人工代糖代表性生产企业;中国人工代糖代表性生产企业产能情况
人工代糖已经发展到第六代
人工代糖是自然界中没有的代糖,需要通过化学合成获得。第一代人工代糖——糖精在1879年就已经问世。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六代人工代糖。人工代糖发展历程如下:

人工代糖的优势之一即为甜度高,甜蜜素在人工代糖中的甜度最低,但是也达到了30-40倍的蔗糖甜度,而第六代人工代糖纽甜可以达到7000-13000倍的蔗糖甜度。高甜度的人工代糖只需要添加一点即可达到甜度要求,帮助企业降低了成本。

人工代糖进出口情况
2019-2024年,中国人工代糖出口金额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022年人工代糖出口金额超过60亿元,同比增长74%。2024年全年中国人工代糖进出口金额为39.8亿元。人工代糖进口金额远远低于出口金额,2019-2024年均在1亿元以下,反映我国在人工代糖供给方面处于优势地位。

注:产品包括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甜蜜素。
代表性企业主要人工代糖产能在5.1万吨左右
目前,汉光甜味剂的阿斯巴甜产能在1万吨左右,金禾实业的安赛蜜和三氯蔗糖产能分别为1.5万吨和1万吨,山东康宝的三氯蔗糖产能在1.6万吨左右。三类人工代糖的产能合计在5.1万吨左右。

各类人工代糖发展趋势分化,安赛蜜、三氯蔗糖、纽甜更具优势
在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低糖无糖需求增长的大背景下,各类人工代糖发展趋势分化: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面临天然代糖竞争与自身合规等挑战,但凭成本和口感仍占一定市场;安赛蜜、三氯蔗糖、纽甜则依托高甜度、零热量等优势,在食品饮料领域应用持续深化,同时向医药、化妆品、日化等领域拓展,部分还伴随生产技术升级以提升效率与质量。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甜味剂(代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人工甜味剂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人工甜味剂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人工甜味剂行...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