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未来之国”成长中的烦恼
“未来之国”的软肋
一个世纪以来,巴西一直是“永远的未来之国”。它蕴含了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所有潜力,但它似乎永远也没有能力将这种潜力转化为真正的成功。
这一次,巴西距离成功看似咫尺之遥。但它想要捅破这层薄薄的窗户纸,就必须正视自己身上的重大软肋。很可能,繁荣本身将成为巴西实现自己雄心的最大障碍。
除了前面已经讨论到的投资不足和基础设施的匮乏,巴西必须在短期内在以下几个领域内取得重大改进——
首先是政府在市场中的地位问题;
尽管巴西已经进行了大规模改革,但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依然很大。数据显示,目前巴西的政府开支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20%,而美国和中国的这一比例分别为15%和13%。正因为政府介入经济过多过深,巴西的公共部门人浮于事,腐败则几乎是根植于各个阶层。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一份《全球竞争力报告》称,巴西政府是世界第七大最浪费的政府。
其次,与此密切相关的时僵化复杂法律制度,其中包括令人发狂的税收制度和可以追溯至上世纪40年代意大利法西斯制度的劳工法;
在巴西,企业纳税花费的时间是全球平均的10倍;新建一家企业的时间为120天,而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时间不到两周。另外,雇佣工人的高昂成本催生了巴西规模庞大的地下经济。所有这一切,扼杀了私人部门的活力以及创造就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巴西的商务成本。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商环境报告》显示,巴西综合经商环境指标在183个国家中名列第129位。一位英国记者作的一个有趣的街头调查表明:如今在纽约让一位巴西人擦鞋,要比在圣保罗让一位巴西人擦鞋更便宜。但即便如此,圣保罗的巴西擦鞋匠的收入却反而比纽约的巴西擦鞋匠的收入更低!
第三,公共教育存在严重问题,学校资金普遍不足,教育质量也很差;
据统计,目前巴西全国劳动力中只有11%受过高等教育,43%受过中等教育。2012年10月,巴西国会下院通过计划,要在2020年之前将政府的教育支出提高到GDP的10%。这将是全世界最高的比例,目前最高的丹麦也仅有8.7%。然而,许多人正确地指出,这个问题的根子不在经费不足——巴西政府的教育支出眼下已经达到GDP的5.7%,远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反映了巴西难以消除的痼疾,用巴西人自己常挂在嘴上的话来说:我们交是的北欧国家的税,得到的是非洲国家的公共服务。
最后,是居高不下的犯罪问题。
巴西拥有世界上最著名的贫民窟,它们是滋生盗窃、贩毒等黑帮犯罪团伙的温床。尽管过去10年随着经济增长和大批穷人的脱贫,巴西的谋杀率和银行抢劫案件出现了显著下降,但犯罪仍将是大多数城市和乡村的首要问题。调查显示,巴西被视为全球最危险的国家之一。2006年曾有一份统计数据称,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10起囚犯集体暴乱事件,3起就发生在巴西。为此,巴西每年投入到民间安保的费用高达80亿美元左右。
如果上述四大短板得不到及时和显著的弥补,巴西在过去的“黄金十年”中取得的成就便有可能毁于一旦。
在政治上,祸不单行的是,试图将自己塑造成铁面无私的“反腐英雄”的罗塞夫自己的政府和政党内却丑闻不断,折射出拉美政治中根深蒂固的阴暗面。
在2011年一年里,先后有7位政府部长因媒体曝光贪腐丑闻而落马,他们中包括总统办公室主任安东尼奥·帕洛奇(Antonio Palocci)、运输部长阿尔弗雷多·纳西门托(Alfredo Nascimento)、农业部长瓦格纳·罗西(Wagner Rossi)、旅游部长佩德罗·诺瓦伊斯(Pedro Novaes)、体育部长奥兰多·席尔瓦(Orlando Silva)、国防部长内尔松·若宾(Nelson Jobim)和劳动与就业部长卡洛斯·卢皮(Carlos Lupi)
2012年8月2日开始,巴西最高法院对该国历史上最大的政治腐败丑闻的38名嫌疑人展开“世纪审判”。这起腐败案不仅撼动了前总统卢拉政府的根基,而且把整个劳工党领导阶层推上了被告席。这些被告中有部长、议员、企业家和银行家,他们均涉嫌在2000年至2005年期间卷入了由巴西劳工党策划的国会买票案。
虽然前总统卢拉否认存在收买选票的罪行,但38名嫌疑人中有25人被判定有罪,其中有卢拉政府的前总统办公室主任若泽·迪尔塞乌·德奥利韦拉·席尔瓦(José Dirceu de Oliveira e Silva),法院同时还裁定劳工党前主席若泽·热诺伊诺(José Genoino)的腐败罪名成立。
这一系列腐败案件严重侵蚀着民众对劳工党政府的信任。
持续一年多的街头抗议撕下“经济奇迹”光鲜亮丽的伪装,让飘飘然的精英们从云端跌回到地面。同时也提醒巴西政府,不要再以“绝对贫困已经得到根治”、“人民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这样的官方宣传作为拒绝进一步变革的借口。
由卡多佐开启、卢拉推进的这一轮改革已经造就了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这既他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他们的后任所要面对的现实。迪尔玛·罗塞夫总统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借助于这个正在形成的中产阶级联盟的力量推进巴西政治体制的彻底改革,另一条是迫于短期利益重新回到拉美传统的民粹主义老路上去。
眼下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正反两方面的先例也都鲜明地摆在那里。
前文中已经提及,2007年11月,巴西在厚达2200米的不稳定盐床覆盖着的南大西洋7000米深处发现储量惊人的油田。如果Petrobras雄心勃勃的计划得以实现的话,那么到2020年巴西每天就会生产500万桶石油。
这将是一笔巨大的恩赐,但也可能是一个沉重的诅咒。如何利用好这笔从天而降的新财富,很可能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国家能否成为21世纪的强国。
巴西可以仿效它挪威,不仅从新油田中获得滚滚财源,同时利用它发展出一个规模和水平都达到世界一流的石油服务延伸产业。当然,这一鸿运也可能主张巴西业已存在的恶习:权力过大的政府、挥霍腐败的政客,以及一个对内行政垄断对外奉行保护主义的石油产业。
罗塞夫的政府已经承诺将把来自新油田的收入用于改善该国的公共教育和医疗保健体系,并用于改建其破败的基础设施。然而,她应该先认真地看一看委内瑞拉,看看石油是如何使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的。奉行极左路线的委内瑞拉政府可能比巴西政府更加热心地试图用石油财富向穷人提供食品、教育和医疗,但这些年来该国的贫困人口却不减反增。原因在于,查韦斯及其继任者敌视资本主义,试图推行一套早已被无数国家——包括前苏联和中国——证明行不通的计划经济方案。这极大地抑制了商业生产,导致社会供应不能持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石油财富转化巨额公共开支,不仅不能改善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准,反而还引发了严重的通胀,从而令贫困阶层更加苦不堪言。近年来,委内瑞拉的通胀率一直维持在20%以上,高居拉美各国之首。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