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俱乐部要长久,融资是关键
全民体育的不断升级促进了体育竞赛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竞技运动的发展,职业体育俱乐部数量不断增加并呈快速增长态势。在全民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大众体育也得到快速发展,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高校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体育俱乐部等业余体育俱乐部开始出现。
同时,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活品质不断改善,高品质、商业性的商业体育俱乐部纷纷呈现,如健身体育俱乐部和高尔夫体育俱乐部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1-2015年中国体育俱乐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业余体育俱乐部和职业体育俱乐部消费市场相对固定,而商业体育俱乐部的消费市场则变化较大,从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商业体育俱乐部消费群体调研情况来看,商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体制大多为会员制连锁经营,其消费群体正由男性居多往“男女平等”的方向发展,年龄阶层则呈现年轻时尚化、消费水平也由高消费往大众消费方向发展,趋势表明体育俱乐部即将步入大众消费时代。
从我国体育俱乐部的经营来看,体育俱乐部能否实现得到融资是长期稳定经营的关键。
目前,业余体育俱乐部主要有国家或社会机构出资筹建运营,商业体育俱乐部则是有商业性质的法人或企业进行运营管理,而职业俱乐部则需要通过上市或者发行公司债券来进行融资,融资渠道狭窄,且融资结构不合理导致其融资局限性较大,长期经营面临极大挑战。
前瞻产业研究院体育俱乐部行业研究员罗娟表示,虽然我国体育俱乐部的经营面临挑战,但是由于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赛事市场化运作时代的来临,为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市场机遇。此外,民健身热潮也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体育消费支出的不断增加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我国体育俱乐部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较好。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