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卡壳“最后一公里” 企业探索三大配送模式
2013年,我国快递市场保持快速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快递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05-2013年,我国快递业务总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4.34%,业务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14%。2013年,我国快递行业业务总量为91.87亿件,同比增长61.58%,收入为1441.7亿元,同比增长36.62%。业务量与业务收入均为近几年最高增速。
末端投递服务水平低,制约行业发展
但在快递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也面临着多种问题。特别是在末端投递方面,“最后一公里”已经成为制约快递行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是由城市新型综合办公区的出现,个性化需求旺盛,对快递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我国快递行业发展水平较低,网点布局不合理,快递服务与消费需求不能有效的衔接。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对快递企业而言,快递末端投递存在如下问题:(1)快递主要利润来源还是前端个性化配送,快递末端服务业务基本处于亏损状态;(2)快递货车进城层层受阻,市内堵车也常常发生;(3)人才供给不足,快递企业缺少专业性的终端配送快递员;(4)末端网点重复建设,导致末端环节各类运营成本浪费高;(5)一些社区、学校、机关没有快件集散的场地,快递员进门送货难。
对消费者而言,末端投递服务还远不能达到消费要求:(1)配送人员服务态度恶劣,与消费者经常产生摩擦;(2)服务不标准,先签收后验货是快递配送环节的潜规则;(3)不按要求配送,即便快递企业为客户提供自选配送时间,如周末、晚间配送,但配送人员只是按照自己的时间与节奏配送;(4)对配送物品乱扔乱放,导致物品毁损现象时有发生,却与电商企业互相推诿;(5)无视法律,泄露客户信息。
企业探索三种配送模式,提升末端投递水平
2013年2月,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公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配送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鼓励快递企业建设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快件配送体系,探索‘仓储一体化’等新型配送模式,提升电子商务配送水平”。2013年11月,国家邮政局公布《关于提升快递末端投递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企业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开展第三方合作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和推广智能投递”。
前瞻快递行业报告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快递企业探索的配送模式主要有三种:仓配一体模式、第三方合作模式和智能快递模式。
1、仓配一体模式
仓配一体模式旨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仓储配送服务。仓储与配送作为电子商务末端的服务,主要是解决卖家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包装)和组织对客户的送货。以降低运输成本、减少销售机会的损失、提升客户购买体验为目的。
由于仓储需要大面积场地与专业化操作,配送又需要全面的网络覆盖与大量运输工具,因此仓配一体模式对企业的整体实力具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在我国快递市场只有几家大型的快递企业探索这种模式。
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主要提供服装行业与手机行业仓配一体解决方案。圆通目前已在全国12个城市建设了仓配一体化服务,但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申通快递有限公司2013年1月开通仓储业务提供仓配一体化服务,主要服务对象为包括电子商务中平台类企业、平台内运营商家、独立B2C等。2013年3月1日又启动“申通易物流”项目,已拥有上海家化、宝洁、德国双立人、多美滋等十多家电商品牌客户。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