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原料市场动荡 新型纤维可借机“上位”
·纺织原料市场成本高,纺织企业利润空间压缩
2012年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均价18913元/吨,同比下跌20.3%,波动幅度在1500元/吨以内。2012年年底以来,国内棉花价格指数在每吨人民币19000元-20000元之间。
但是国内外棉花市场形成的剪刀差一直持续,2012年以来,国内外剪刀差最大差别幅度超过6000元/吨。因此,棉花市场的不稳定和价格上升直接给纺织行业带来了成本上升和利润的压缩。
2012年以来,纺织企业进入"黄金期"的转折年,行业低迷与棉花市场不无关系。2012年以来国际棉价在需求不足情况下总体下降,国内棉价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这对纺织企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新型纤维企业"上位"
为摆脱棉花的依赖,企业越来越多专注于新型纤维产品等原料的利用和开发。
2008年有调研显示,产量在万吨以上的新型纤维有:复合海岛丝约12万吨、醋酸丝约9.6万吨、吸湿排汗纤维约8万吨、大豆蛋白纤维约3至4万吨、竹纤维约2万吨、丽赛纤维约1.2万吨,其余则在万吨以下。
目前,山东地区新型纤维产量占全国同行业50%以上,聚集了一批新型纤维制造企业。资料显示,2008年以来,在纺织原料市场苦不堪言时,新型纤维企业则异军突起,不但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利润也非常高。这吸引更多的棉纺的传统棉纺企业转向新型纤维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生产,不少企业纷纷投资扩大新产品产能。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