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场新航站楼开通 中国机场水平与世界接轨
深圳机场新航站楼将于11月28日投入使用,届时原有A、B候机楼及国际候机楼将停止使用。新航站区投入使用后,深圳机场将正式进入“大飞行区大航站区”运营的新时代,将开启深圳民航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将缩小国内外通用航空机场间的差距。
1、国内外通用航空差距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通用航空机场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显示,与国土面积相当的几个国家相比,中国通用航空飞机发展仅处于初级阶段,不论从飞行器数量还是飞行小时数上都处于较低水平。
作为世界第一航空强国,美国通用飞机数量和飞行小时数约占全球的80%左右,每年通用航空制造业营业额约200亿美元。截至2012年底,中国通用航空器总数仅为1320架;通用航空飞行员不足4000人,远远落后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通航发达国家。
对比美国商业航空(航线航空)和通用航空运营情况,两者收入比例为10:1;而中国航线航空(包括航线运营和机场服务)和通用航空运营总收入的比例将近150:1,差距明显。因此,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中国通用航空每年运营市场潜在容量在200亿以上,飞机制造业为100亿元,整体市场容量300亿以上,由此每年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过千亿,未来十年将产生万亿市场容量。
2、深圳新航站楼将缩小国内外通航差距
深圳新航站楼采用的是国际最先进标准,新航站楼的投入使用,将成为国内机场建设的典范,也将缩小国内外通航机场建设差距。总体来看,深圳新航站楼的国际化水准体现在以下四大方面: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