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快递行业“内忧外患” 并购扩张非解决良策
第三、无视法律,公然兜售个人信息
当消费者正在得意于购买到合意的商品时,有没有想到你的个人信息已经在被一些不法机构利用,如保险、推销。日前,有市民向南方日报报料称,在委托快递公司收发货物后发现,包括个人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遭泄露。经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快递从业人员无视法律,公然在网上兜售客户信息,以谋求获利。不少网站竟然明码标价,1单2元至4元,精确至收货人和发货人姓名、手机号、住所等。
第四、丢件、毁损拒赔,转嫁风险
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显示,2012年,全国快递丢失投诉量达到21994件,较上年同比增长151.33%,占快递投诉总量的16.01%;快件毁损投诉量达到8274件,较上年同比增长118.89%,占快递投诉总量的6.02%。然而,如此高的丢失、毁损率,消费者能够得到的赔偿微乎其微,甚至得不到任何赔偿。
然而,我国2013年3月1日起施行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在快递服务过程中,快件(邮件)发生延误、丢失、损毁和内件不符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按照与用户的约定,依法予以赔偿。企业与用户之间未对赔偿事项进行约定的,对于购买保价的快件(邮件),应当按照保价金额赔偿”。
其实,在国内快递行业,丢件、毁损拒赔已成行业潜规则,只是各家公司程度有别。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消费者缺乏法律意识,对于丢件毁损的赔偿程序不了解,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说;另一方面,即使熟悉法律的消费者要求赔偿,快递公司或者故意拖延时间,或者要求消费者拿出根本就办不到的证明,导致拿不到赔偿或拿到的赔偿远小于因赔偿花费的成本。
第五、国内快递行业“亚健康”问题,困扰发展
除了上述快递行业在服务方面出现的问题外,整个快递行业内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经营分散、产业集中度、企业发展滞后于行业发展等“亚健康”问题一直困扰快递行业。
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显示,自2011年2月起,除个别月份外,我国快递业务量增速保持在50%以上。同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相比,国内快递企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1)在快递企业整体经营方面,2013年1-6月,全国规模以上快递公司完成业务量38.4亿件,增长60.6%;业务收入累计达到629.8亿元,增长34.5%。收入增速与业务量增速的差距越来越大,且多数快递企业的利润率不到5%;(2)在快递价格方面,2008-2012年,快递平均价格呈下降的趋势,从均价28.55元下降到18.55元。
“外患”——外资、电商巨头抢滩快递市场
国内快递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吸引外资企业纷纷抢滩国内市场。随着国家对外资快递企业准入的放宽,凭借在资本、服务、管理经营方面的优势,外资企业迅速进入中国市场。
目前,国际快递巨头FedEx、UPS已获得国内快递经营牌照,并悄然扩展经营范围。美国物流企业UPS日前宣布在成都和上海开设两家合同物流仓储中心,拓展其在中国的物流网络;DHL首次在中国召开全球科技大会,为未来发展布局;FedEx也表示,2013年将中国的中小企业作为业务发展重点。
除国际快递巨头外,国内电商巨头也开始自建物流体系,布局快递市场。不少电商的自建物流已经拿到快递许可。京东商城的自建物流体系已经覆盖全国1170个行政区县,并于2012年年底正式开放第三方物流;腾讯电商投资10亿建设华南运营总部;阿里巴巴牵头成立专攻电商物流的“菜鸟网络”,电商行业的“物流大战”气氛进一步加剧。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