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747被强令全球停飞 连续多起故障引发安全隐患
2013-01-19 10:04:22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祸起供应商?
与其他偶发因素相比,电池故障有可能引发的起火风险是此次787被叫停的直接原因。经初步分析,全日空一架787在16日出现故障就是电池问题导致,这已不是该机型锂离子电池第一次险酿灾祸。也因此,在787客机一系列事故中,电池起火最受关注。
“跟以往的机型相比,787对电力的依赖程度更高,因此在电池的使用上就要高于以往的机型,这可能对电池的性能以及稳定性有更高的要求。”一位对787较为了解的航空业内人士表示。
据前瞻网了解,为787提供电池的是一家名为汤浅株式会社(GS Yuasa)的日本公司,这家成立于1918年的企业是日本五大电池制造商之一,长期从事蓄电池的研究、开发与生产。从技术实力和资质以及日本公司一贯的严谨作风看来,这都是一家可以信赖的供应商,然而此次事件一出声誉大受影响。
根据外电报道,汤浅方面认为他们生产的电池先送到法国泰利斯集团(France's Thales Group),经组装后再送往波音公司,所以不能断定故障一定出现在电池方面。另外,GS Yuasa公司还说,也不能排除787客机的电气系统没有问题。
波音在787机型上采用的大量设计和制造环节外包给全球各地供应商的模式,曾经被认为是未来民机生产模式的新尝试。波音将零配件规格下发给供应商,而配件的大部分细节设计工作都是由供应商来进行的——比如来自中国、日本、意大利、韩国和英国的海外供应商;来自得克萨斯、南卡罗来纳、加州等地的美国本土供应商;以及波音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俄罗斯的分公司。
波音的构想是利用先进的数据库系统和管理系统与世界各地的供货商保持密切联系,实现24小时设计。利用全球各地的时差实现不间断的流程运转,从而极大提升效率。
这一构想运作之初确实如波音的愿景,使得787成为从图纸最快转化到生产环节的机型,然而在制造环节,供应商的问题便接连显现出来。比如从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那里汇集到组装厂的部件经常出现尺寸误差超标的问题,因而导致各部分机体无法接合的情况出现。
类似问题一直困扰着787项目的推进,为此波音开始痛定思痛,逐步“收权”。比如在2009年收购了意大利航空制造企业阿莱尼亚北美公司的部分股权,便被认为是旨在加强对787零配件供应上加大控制权的举措。而阿莱尼亚在零配件供应商存在的问题也被业内认为是787项目进展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
波音中国前任总裁王建民坦言,波音一直在反思787项目上外包过多导致项目一度显得有些失控,因此“尽管在新飞机制造中需要更多全球化伙伴,但在如何分工这一问题上会重新考虑”。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磨合,终于将787生产带入正轨之后,新问题的出现对787未来市场前景的影响则成为另一个关键问题。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