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6月17日

困则思变 IPO候审企业出路探寻

 2013-03-21 16:19:49 责任编辑:王逸之 来源:前瞻网

治本之道

1、强化内控管理

企业内控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内控管理,体现于组织结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记录控制、资产保护控制、职工素质控制、预算控制、风险控制、检查和评价控制等。

根据前瞻投顾发布的《2012年中国IPO被否企业分析》报告,去年被否的37家企业中,有至少30家都曾在内部控制问题上广受质疑,甚至被证监会点名批评。具体表现为:存在关联交易致使企业独立性存疑;因环保处罚或法律纠纷处理不当、股权结构不清晰、股东出资不真实、业务体系不完整等构成的规范运行问题;财务指标背离同业数据、涉嫌操纵利润、利润依赖政府补贴或代理商、偿债能力不足、高负债与高分红等财务会计问题。

其中,财务会计是尤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去年就有14家企业因财务会计问题梦断IPO,占被否企业数量的37.84%。以河南思可达为例,该公司被否的原因,一个是光伏行业不景气的外部环境,还有一个就是企业内部财务会计问题,具体表现为应收账款和存货金额较大,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与子公司的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存在交叉任职;与关联方存在较多资金拆借等。

这些前车之鉴已经表明,企业申报IPO之前,必须建立一套完整而有效的内控体系,否则,企业的持续成长性就难以保障。企业只有练好了内功,积蓄能量,才能从容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

2、提高企业可持续竞争力

A股IPO审核过程中,企业最容易触及的14条律法高压线中,头一条就是持续盈利能力不确定。结合证监会令第32号第三十七条和证监会令第61号第十四条规定,对持续盈利能力的存疑主要体现为相关指标的极高或极低,表现在经营模式及品种结构改变、行业地位及经营环境的变化和利润来源三因素对持续盈利能力的不利影响。

企查猫

前瞻投顾发布的《2012年中国IPO被否企业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因该问题被否的拟上市公司有19家,占全部被否企业总数的51%,具体原因表现为毛利率低于同行、受行业影响业绩波动大、业务模式不清晰、库存过高变现能力差、客户结构不合理、业务高度集中、销售渠道过于单一、税收依赖严重、产能过剩等。

无论是私募基金,还是二级市场投资者,甚至是资本市场监管层,对企业的成长性都尤为关注。这种成长性体现于企业具备持续的盈利能力,也体现于企业能应对市场风险实现持续成长。因此,前瞻投顾认为,企业若想通过IPO进入资本市场,势必要对自身的可持续竞争力做一番全面分析,并对症下药逐一整改。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