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页岩气发展需要引入民间资本

分享到:
20 林伯强 • 2014-08-19 09:45:06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664G0

水资源短缺

最近政府明确表示,中国已启动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水环境刚性约束。页岩气是藏于页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不同于常规天然气的垂直钻井开采,页岩气开采需要特殊的钻井(如水平井)和完井(如压裂),才能获得经济效益和商业应用,开采的核心技术是水平井钻井和水力压裂法(或称压裂法),对水资源的要求很高。从美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其超过一半的天然气都是通过压裂法开采获得。中国的水污染严重:废污水排放量居高不下,工业污染持续增长,水源地富营养化日趋严重。中国水资源短缺: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100多个处于严重缺水的状态。有专家评估,中国水污染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至3%,间接损失则更大。

虽然中国的页岩气资源非常丰富,但是与美国的页岩气在地质分布上存在很大差异。美国页岩气分布地区地表条件优越、地势平坦,更重要的是,美国页岩气分布与水资源分布一致。而中国优质页岩分布地区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山区,地质情况也比较复杂,埋藏也较美国更深,因此开发难度大且更为复杂。更重要的是,中国水资源紧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页岩气田又大部分在缺水较严重的地区。比如西北华北地区的页岩气储量丰富,水资源却相当紧缺,大规模的页岩气开发可能会使当地水资源紧缺加剧。因此,中国页岩气的大规模商业发展需要考虑和解决水资源约束。此外,页岩气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可能泄漏并流入地下,引发水源污染,对本就脆弱的水资源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无论哪个国家,页岩气发展都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制约。减少页岩气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技术和政策两个方面讨论。从技术层面上说,目前的水力压裂的替代技术需要根据中国的地质条件进行创新磨合,防止开采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所需要的技术创新比较多,包括对返排液的处理、更先进的技术刻画地质结构、更严格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控制甲烷及其他气体污染物的排放,等等。那么,在政策层面上,如何鼓励技术创新是一个重要问题。此外,需要尽可能在页岩气大规模开发之前,建立和完善页岩气环境影响的评价机制。比如说,政府如何将勘探开发与区域水资源规划和环境评价结合,来综合评估页岩气开发的可行性。其他重要工作还包括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建设、促进环境监测与信息公开、确保将污染物控制在生态环境可接受的范围内等。其中及时公开监测信息,可以消除大众对页岩气开发对环境影响的担忧。

产权保障

在政府鼓励混合所有制的背景下,开放页岩气产业和市场引入民营资本不可避免。页岩气开采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多元产权投资结构。据估计,如果按照规划提出的2020年页岩气产量600亿至1000亿立方米测算,未来几年内至少需要投入4000亿至6000亿元。目前政府已经确立了页岩气独立矿种的地位,同时允许民企参加页岩气探矿权招标,确实有利于各种资本进入,但由于页岩气和常规油气矿区重叠,使得许多比较好的页岩气资源为国企掌握。政府提出的的处理办法是对于石油公司不勘查开采的,在不影响石油天然气勘察的前提下,另行向其他投资主体出让页岩气探矿权。从2011年以来进行的两轮页岩气招标看来,招标区块的地质条件和资源储量比较差。因此,推进页岩气的大规模商业开发应用,需要解决企业间的利益矛盾,协调交叉作业,并划分具体的责任和义务。防止出现有开发权的企业缺乏积极性,而有积极性的企业却又开发不了的局面,煤层气发展就经历过这样的问题。

事实上,与常规油气相比,政府对页岩气的准入门槛设得比较低,凡是资金实力雄厚、具有气体或是石油业天然气勘查资质的企业,都可以独立进入页岩气领域;无资质的企业可以与有资质的单位组成合资企业或与其合作进入。然而,民营对页岩气产权明晰和足够保护,是有担忧的,特别是开始于2009年的第二轮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国有企业兼并私人煤矿可能引起民间资本对产权保护的忧虑,可能影响民间资本对页岩气的长期研发投资的积极性,不利于页岩气的开发。

另一方面,政府规定页岩气是一种独立的矿种,页岩气和常规油气矿区重叠非常普遍。比如中石油所管辖的四川盆地,既有丰富的天然气,也是公认的页岩气资源富裕区。在同一地区由不同企业开采不同的矿种,如何解决企业间的利益矛盾,协调之间的交叉作业,划分具体的责任和义务,也应该是棘手的问题。我国煤层气开发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由于矿权气权的分离和混乱,极大地影响了投资开发煤层气的积极性,导致了有积极性的企业开发不了,有开发权的企业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什么作为,作为一个生产了近50%全球产量的产煤大国,中国煤层气发展严重滞后。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林伯强
著名能源经济学家
39377
关注
31
文章
25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