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经济下行压力犹存 政策仍需有所作为

分享到:
20 连平 • 2014-07-22 09:16:02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893G0

三、下半年政策仍然需要有所作为

当前,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宏观政策需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保持经济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避免风险隐患趋向显性化,下半年宏观政策仍然需要有所作为:

1.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偏松格局。

一是保持货币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为避免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过快,控制贷款利率上升,促进票据融资和债券发行的成本降低,应继续适度加大公开市场资金投放力度,并继续灵活使用再贷款、再贴现、SLO和SLF、定向央票等定向调节工具,加强对重点金融机构有针对性的调节,在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条件下促使市场利率水平稳中趋降。

二是发展债券和股票融资。建议千方百计发展股票、债券等金融市场融资。完善股票发行制度,尽快恢复股票市场应有的融资功能。发展壮大债券市场,在发行主体门槛限制、发行条件等方面适当予以放宽,保持债券融资今年以来的良好增长态势。

三是谨慎运用存贷款基准利率工具。目前贷款利率上下限已经放开,LPR(贷款基础利率)已推出半年多,贷款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市场化,在供求关系没有得到有效调整的情况下,小幅下调贷款基准利率的意义已经不大。同时降低存款基准利率也受到金融脱媒、存款利率上升压力较大的制约。在新的利率传导机制形成以前,建议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应审慎。

四是必要时可以考虑普遍下调1-2次存款准备金率。在外汇占款增速和存款实际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下,为缓解存款增长趋势性放缓压力、推动信贷平稳增长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必要时可以小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每次0.5个百分点。在存款增速趋势性下降的大前提下,逐步有序地降低较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到相对合理水平,应该是个方向性的政策选项。

2. 进一步加快财政支出进度。

今年全年计划安排财政赤字1.3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财政赤字的扩大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有所增强。如果完成今年的财政赤字目标,中国的赤字率大约在2.1%,不仅远远低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扩大财政赤字仍有空间。全国财政支出16522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3418亿元,增长26.1%;财政收支盈余-3061亿元,由4月的财政盈余转为财政赤字。为了发挥积极财政的作用,未来在执行年度预算框架下,应进一步加快财政支出进度,这既有利于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减少财政存款,从而降低财政存款增长对流动性的收缩作用。可以考虑进一步削减小微企业的税费,缓解其经营压力。

3. 合理调整优化存贷比管理。

6月30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通过适当减少分子、扩大分母来对存贷比管理进行了调整和优化,这有利于缓解银行存贷比考核压力,进而促进银行扩大信贷投放。但鉴于这些分子、分母调整项的规模很小,效果比较有限。比如,目前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占本外币存款、本外币贷款的比例分别仅为3%和6%,从本外币存贷比考核转为仅考核人民币存贷比的影响不大;仅有少数金融机构使用支小再贷款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而银行对企业、个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尚未正式发行。特别是将对企业、个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增加到分母,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银行竞相申请试点发行这类存单,可能会在短期内造成这类存单发行量大幅增加。但由于存单实行市场化定价,竞争会导致存单的利率迅速攀升,不利于银行降低负债成本,进而对促进贷款利率下降的效果十分有限。因此,若实际运行情况并不理想,建议进一步合理调整存贷比管理。将稳定性较好、非结算类、固定期限的同业存款纳入存款总额来计算存贷比。截至2014年4月末,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和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两项加总约为22万亿元,保守估计其中的稳定性较好的同业存款约占一半、即11万亿左右,占全部一般性存款比例约为10%。初步估算,若将这些稳定较好的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分母,可能会导致存贷比下降6个百分点左右。从长远看,可以考虑修改商业银行法,取消这一监管规定。

4. 采取多方面举措化解风险。

应从完善信用体系、加强社会性担保等方面改善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和融资环境,同时加强重点地区的监管和治理。为防止房价出现普遍、快速、大幅下跌,建议尽快完善担保制度,遏制“滥担保”的发展势头 。通过加强沟通和宣传给市场以明确信号,稳定市场预期。鉴于信托贷款等非信贷融资大量流向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应进一步加强监管,从资金募集、资金投向、资金使用等多方面完善“全流程”监管,同时排查清理存量金融风险。并加大对投资者的教育力度,改变投资者对信托等高风险产品刚性兑付的惯性思维。

5.多管齐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一是通过市场化和增加透明度等手段,控制地方政府融资需求过度增长;二是千方百计发展股票和债券融资,让成本相对较低的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担当重要角色;三是建议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其他各项改革协同、配套推进,减缓其对融资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四是进一步优化监管体制,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某些梗阻环节。

6、以加快调结构、促改革来实现稳增长的目标

“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这三者并不矛盾,上半年出台的系列微刺激政策都是融合了稳增长、调结构与促改革的举措。如加快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等,即可以改善经济结构又可以实现稳增长。同样,“营改增”政策的推进既是改革的举措,也是结构性减税措施,属于积极财政政策范畴,同时也能起到稳增长的作用。而“定向降准”政策则是对经济中相对薄弱的“三农”和小微企业进行的定向支持,在改善经济结构的同时也可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预计下半年改革措施仍将稳步推进,结构调整的步伐则会有所加快。一是为激活民间投资活力,政府将进一步减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和放宽民间资本的投资准入领域,同时通过推进垄断型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措施来更有效地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服务业和鼓励创新来支持新型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淘汰落后产能等为抓手,加大产能过剩和“三高”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加快行政管理、财税、金融、价格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显著地增强市场活力;四是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将继续实施差别化的区域经济政策,中央财政将持续不断地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东部地区要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层次向高端迈进,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五是要让发展惠及民生。未来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进程,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升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同时通过完善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来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在提升民众生活水平同时也能促进消费增长,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的切换。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指标预测

表2: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指标预测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作者 连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77714
关注
27
文章
2437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