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改革协同 降低融资成本
近年来,尽管存款利率放开的步伐较为谨慎,但理财业务快速发展,投资收益持续较高,使得银行的存款持续松动和分流,存款利率市场化事实上获得了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则加速了这一过程。长期以来,银行贷款和存款的增速基本一致。而2014年5月,信贷增速接近14%,而存款增速却只有10.6%,两者差距不断扩大;而这只是月末的时点数,日均存款的增长大大低于这一数字。为维持资产业务、稳定存款,商业银行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运用各种手段吸收和稳定存款,这必然促使存款利率抬升以及实际负债成本的增加。2014年一季度,上市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2.93%,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了40个基点。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平稳增长的情况下,这必将导致贷款利率居高难下。而货币市场资金充裕并不能改变存款增长持续放缓的局面。银行负债成本快速上升是贷款利率居高难下的主要直接原因。
直接融资滞步不前和类信贷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持续低迷,社会融资规模中股票融资占比持续较低。与此同时,债券市场发行门槛较高,近年来企业债发行虽有增长但依然不如人意,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始终在10%上下波动。在直接融资滞止步不前的情况下,持续较大的融资需求就主要转向了非直接融资。由于稳增长的需要,货币政策基调稳健和监管严格规范,银行业信贷投放每年基本上是既定量,既不可能大幅增加,也不会急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类信贷就由于融资需求较大和融资结构不合理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由于资金成本较高和参与的中介机构较多,同样是间接融资的类信贷融资的定价明显高于信贷定价,平均溢价可达150%-200%,相比直接融资的成本则更高。可见,直接融资滞步不前和类信贷迅速发展,是融资成本高企的金融结构性原因。
不合理的存贷比考核制度推高银行负债成本。随着银行负债结构多元化发展,现行定义下的存款在总负债中的比例将进一步下降。从整个银行业来看,近年来同业存款比例大幅提高。近年来存款增长速度看似不低,2013年在贷款增速下降同时,存款增速还略有上升,这其实是假象。今年以来,存款增速持续下降并表现为一种趋势。鉴于存贷比考核下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存款统计数据中存在水分,行业负债中同业负债的实际比例要远比目前的水平高,保守估计在20%左右,银行业的负债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
由于融资需求较大,金融结构不合理以及银行对贷款投放的依赖,我国的信贷投放具有“刚性”。在存款增长放慢、存贷比严格考核的情况下,银行不得不想尽办法获取存款,从而必然推高负债成本。如果银行的大部分负债都可以计入存款作为分母,则市场上就不会出现存款紧张的局面。在存贷比严格考核的情况下,诸如准备金率下调、公开市场加大资金投放等总量宽松政策因并不能有效缓解银行存款压力,因而对促进银行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利率的效果也不明显。存贷比考核是推升融资成本的不可忽视的体制原因。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