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力:李嘉诚为何分拆屈臣氏大逆转?
李嘉诚突然放弃此前屈臣氏在伦敦上市的计划,宣布出售和记黄埔旗下屈臣氏24.95%权益予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套现440亿元,且将大部分资金用作派特别息。此外,李嘉诚还表示将在未来2-3年内优先考虑分拆屈臣氏于香港和新加坡两地上市。
这跟之前大家的预测大相径庭。
短短半个月,华人首富李嘉诚旗下的屈臣氏集团上市惊现大逆转,其实关于和记黄埔分拆屈臣氏上市的消息已经在市场上热炒很久了,但此次李嘉诚意外选择出售屈臣氏部分股权给全球十大主权基金之一的淡马锡,确实有点出人意料。
屈臣氏作为和记黄埔旗下零售业务的全资子公司,近年来盈利情况非常可观,仅2013年上半年其收入就高达757亿元,占和记黄埔总收入的38%!由此看来,屈臣氏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和记黄埔也很赚钱。此次交易完成后,和记黄埔依然会控股屈臣氏75.05%股权,同时还会保留对屈臣氏与零售部门的控制权。显然,此次李嘉诚在屈臣氏上市前率先引入淡马锡,并不同于此前的“抛售”资产,李嘉诚依然非常看好其零售业务的前景,将屈臣氏出售给淡马锡更像是一次基于零售业务的资本运作与长远布局。
如果我们回过头去看看和记黄埔过去10多年对于零售业务的资本运作,你就会从中发现更多惊人的秘密。从2000年到2006年,和记黄埔在欧洲市场上“开疆拓土”,活跃于各类零售资产的收购,Kruidvat集团、DC等这些欧洲知名公司均被和记黄埔一一收入麾下。但是,和记黄埔在欧洲市场打开局面之后,2007年便突然收手,此后几乎没有任何收购动作,而是将零售业务的发展模式逐步转为如何提高现存资产的盈利能力。而在提高资产盈利能力的处理方法上,拆分和出售是李嘉诚热衷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这两种资本运作手段,一方面可以甩掉盈利能力差的业务,另一方面还能通过获取的巨额资金大幅减少公司对债务融资的依赖,可谓一举两得。
可见此次李嘉诚优先选择“出售”的方式,更符合“提高现存资产盈利能力”的要求,因为在前景持续看好的零售业,推迟上市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估值。
这次屈臣氏的资产出售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值得关注,淡马锡入股屈臣氏的同时,还将派驻2名代表进入集团董事会,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一桩简单的“出售”生意,双方还有着更为长远的战略打算。李嘉诚名为出售,其“入局”淡马锡的背后还有着更深一层的意味。
最近几年,读到李嘉诚这个名字,除了“首富”之外,我相信大多数人联想到的一个词就是“套现”。毫无疑问,李嘉诚这些年确实有很强的套现欲望,据统计,李嘉诚如果成功将包括百佳,港灯、屈臣氏资产全部出售,其总套现金额高达1480亿元!作为一位投资全球五大洲5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长和系掌门人,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保证其资产的安全性是李嘉诚需要考虑的,也就是说,稳定的现金流对于日益庞大的长和系尤为重要。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