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腾讯入股京东 腾讯、阿里、京东电商竞争优势分析

分享到:
 胡小键 • 2014-03-18 13:42:14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5249G0

电商外部环境变化

PC端网购增长放缓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85万亿元,增长42.0%,与2012年相比,增速有所回落。根据商务部最新预测的2013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2013年,网络购物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达到7.8%,比去年提高1.6个百分点。

2011-2017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jpg

移动购物成为新增长点

移动购物高速发展并逐渐成为网民购物首选方式之一,主要由于以下原因:(1)随着PC端网络购物增速的逐渐放缓,移动市场逐渐成为电商企业新的增长点,为争夺抢占移动购物市场,各电商巨头纷纷注重于移动端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并优化用户体验,加大移动端促销的力度;(2)我国网络覆盖系统的日趋完善,为手机、平板电脑用户利用碎片时间上网提供了更为便利的网络基础,移动网购成为用户填补碎片时间的一大选择。

2011-2017中国移动购物市场规模.jpg

以上一升一降,外部环境变化明显,移动电商前景不容质疑,在这种条件下,阿里能否延续PC端的强势,京东和腾讯能否成功逆袭,首先要看各自的竞争优势。

在移动购物环境下三家公司核资源的对比

移动购物竞争格局

2013年移动购物企业份额中,手机淘宝占比76.1%,京东占比5.2%,腾讯电商占比1.5%,三家企业占比总和82.8%,继续领跑移动购物市场。苏宁易购占比0.9%。

2013中国移动购物企业交易规模市场占比.jpg

就现状来看,淘宝处于垄断地位,第二的京东和第三腾讯电商所在的份额过小,对行业的影响力有限,没有话语权。所以腾讯入股京东进行战略合作是形势所迫。

阿里的竞争资源

阿里最大资源是客户,早在2010年支付宝的用户规模已经破3亿,到2013年支付宝手机支付用户超过1亿,其移动平台支付钱包的用户数也接近1亿规模。截止2013年7月10余额宝用户数超过750万,存量资金规模达275亿元。

因此,我们要说宏大的用户规模是阿里的最核心资源,而且这个资源优势在短期内其它公司无法撼动。

京东的竞争资源

京东就引以为的傲,是其供应链体系。

京东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建立了四大覆盖全国各大城市的物流中心;在天津、苏州、杭州、 南京、深圳、宁波、无锡、济南、武汉、厦门等40余座重点城市建立了配送站。快递人员超过3万人。

如果品牌商自己做B2C的电子商务平台,自建物流,配送和货到付款的支付体系的话,后台体系的成本是销售额的12%~18%。京东商城却能把成本压到6%左右,这对于品牌供应商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正因为如此,后台成本的超过五个百分点的降低成为了打动供应商的理由。 

而且在京东商城,库存周转的周期是12天,而国美苏宁这一类实体店面竞争对手通常达到了40~60天。这对于更新速度极为快速的电子产品行业(京东最主要的业务范围)来说,供应链速度快一天,就能在产品过时掉价之前多卖一天,也就能多获得一天的利润,所以,这也凸显京东强大的竞争力。

京东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建立了四大覆盖全国各大城市的物流中心;在天津、苏州、杭州、 南京、深圳、宁波、无锡、济南、武汉、厦门等40余座重点城市建立了配送站。

腾讯的竞争资源

据腾讯内部人员透露,微信用户数量目前已经突破6亿,其中海外用户超过1亿,国内用户超过4亿。海外用户数量则处于快速增长时期。2013年4月,微信的海外用户为4000万,到2013年8月则已超过1亿。如果说阿里拥有庞大的用户规模的,微信的用户规模更为恐怖,所不同的是微信用户转化为网购用户,中间要加一些引号。

资源优势比较

资源按照其重要程度分为:突破性资源、核心资源、基础资源、外源资源。

资源四层次理论.jpg

阿里、腾讯、京东资源层次对比.jpg

从以上资源层次定位我可以解释现阶段阿里、腾讯、京东在竞争格局中所处的位置。

腾讯入股京东后资源层次变化

腾讯入股京东后资源层次变化.jpg

腾讯和京东战略合作后,腾讯流量改入,如果注册用记一号通用京东、微信、手机QQ、微信支付的话,京东就将拥有和阿里媲美的潜在客户规模,再加上原有的供应链,资源等级上升为突破性资源。

从理论上,腾讯和京东战略合作后,京东将获得突破性的资源,但这个资源是能够转化成竞争优势,并最终表现为竞争力,还需要执行力来保证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