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QE渐终 致中国经济伤筋动骨

分享到:
20 巩胜利 • 2014-02-21 11:36:51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2284G0

2014年已经来临,而2014年的新方向是:美联储QE继续实施退出宽松货币将导致美元走强和新兴市场货币普遍贬值,QE美元收回货币的市场空间就要有其它货币来补充,这对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有阶段性贬值的压力,而且要投放更多的货币才能保持供需平衡。展望2014年,人民币总体仍将继续适度升值,人民币对美元有望升至6.0水平,最后落在5.5上下的平台上,但这种难度比以前加大,因为美联储会不断释放收紧货币、推出QE退出的举措和步伐。美元对人民币进入“5.500时代”,将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35年(或64年)来人民币一个最稳定的历史平台阶段,那么对人民币乘势国际化将是一个千载之契机(参见巩胜利“年终特稿”系列《人民币近入“5时代”……》):中国先实行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对一揽子约15种国际货币),接着再实施人民币对一揽子国际货币兑换自由化,一举象所有“市场经济地位国”的国家货币那样通行全球,与美元、欧元、人民币真形成大自然的“铁三角”永固全球关系。

分析美国QE退出对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影响,理论与实践是主要通过贸易渠道和资本流动渠道产生阶段性影响:特别在中国的国际贸易方面,基于QE退出的前提是美国经济前景好转,量化宽松退出对中国出口行业的影响应该不会太大;在资本进出流动方面,中国市场对这一冲击有较强的抵御能力,但美元退出的阶段性真空需要动作,因此美国QE退出对中国市场的负面影响不会很大,但要完善中国当局货币收放的战斗措施和有所准备。

回到本文题目《QE终结,中国麻烦更多、更麻烦……》,“更多多”的结果是说,比任何时期都繁多、麻烦而难以把握,这种“多”,有可能令中国经济在未来3-7年内都被动、起伏、难以摆脱“超宽松货币”所带来的“后遗症”而难以根源治理。这是对全球最大G20个国家而言,中国是麻烦最大第1位的国家,囿致中国从根源最不适宜“超宽松货币”这种几乎是全球一致的大环境。以全球最大G20个国家为例:(1)、在G20个国家中,只有中国与俄罗斯是由“计划经济”转轨“市场经济”的国家,就整体俄罗斯来看,不存在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但中国不管是拓展中国制造的国际市场、还是中国对国际市场的能源依赖,中国都是全球市场的不可或缺;(2)、就G20中的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而言,这些国家没有与“市场经济地位国”的体制根源冲突矛盾,而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既不是“市场经济地位国”,也不是“计划经济体制”国家,而是“特色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3)、这种“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与全球的“市场经济地位国”根源悖论、甚至水火不能兼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观、市场观、能源观与G20国家中的19个国家根源不同路、不兼容;特别是中国“党政特色”的经济体制运行,全球绝无仅有,且这个党占有国家的整体全部资源,致国家成本举世国家中之最;中国货币与“市场经济地位国”的货币汇率、货币自由兑换(此为美、欧“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之一)长期冲突、悖论依然矛盾重重,难以解决;货币是一个国家的“心脏”,若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忽上忽下、动荡难定与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货币不兼容、矛盾,那么就等于得了“心脏病”;中国经济体制中,允许对国有企业过分依赖和特权造成市场占有率的当然垄断,那么这个国家国民生存、国家运行、企业成本就当然居高不下,也将与国际社会、G20国家中绝大数国家的资本体制、市场环境长期冲突……

中国商业贸易环境、公务员业也存在一些根源重大不公。2013年12月2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简称USTR)在向美国国会提交年度报告称:(a)、中国限制外国公司进入其国内市场以及向本国产业非法提供补贴;(b)、USTR呼吁中国“降低国家在规划经济方面的作用改革国有企业,取消对国内顶尖企业的优惠政策,消除外国商品与劳务目前遭遇的市场准入壁垒”(中国党政组织、事业单位文联、作家协会等等组织招聘公务员有规定必须是党员要求壁垒,非党员不能聘用);(c)、中国还有相当一些产业如水、电、煤、气等,依然违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限制外国公司、外资的市场准入;USTR报告说,中国依然是全球农产品市场中“最不透明和最不可预测的市场之一”,这主要是由中国监管机构选择性干预所致。

中国整体商业贸易环境一直带着党政有色眼来镜选择性准入:做为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G20个国家中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环境、发展环境、全球环境都极其绝无仅有的举世尖端,几乎没有一个G20国家能与之相比,特别是在2013年开始上路的TPP、TTIP等占全球经济总量超过80%的这轮国与国之间的“零关税”经贸秩序和规则形成之后,致中国在G20个国家中是唯一最大的麻烦,也是美国历经五年、237年最低零利率QE终止,中国将遭遇最大、最多的麻烦,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方式从根源与全球经济不兼容、甚至严峻悖论。

(Ⅳ)欧美日2014动向

美元终结QE,是美国237年空前的绝无仅有,这将令中国有可能在未来3-7年间都难以“关”或“放”这“超宽松货币”的阀门。中国“货币超发”远远大于美欧等所有发达国家,还要填上美国QE退出、紧接着所有发达国家也会跟着收紧“宽松货币”之策,直至与美元一起走上正常的货币发行之路。囿致:中国经济将是64年至今的麻烦更多、更大、更难以把握了……

但来自欧美日2014年开年的消息却依然不定。欧美以及日本等国实施的大规模货币宽松2014年似乎将延续下去。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物价上涨率仅为1%左右,距离做为世界标准的“2%”的目标依然很远。在通货膨胀压力难以加剧的背景下,欧美日的中央银行正在加强重视货币宽松的鸽派色彩。有观点指出这将持续推高股价等资产价格、价值链等,另一方面,也易于产生金融市场混乱等副作用。这可能成为导致世界经济动荡更加难以把握、取法确定的重要因素。

比较欧美日各中央银行重视的物价指数可以发现,从2013年11月的物价上涨率来看,日本已经提高至1.2%,接近美国的1.1%、欧元区的0.9%。但均大幅低于目标。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估算,欧美处于与1997年金融危机后日本相同的供应过剩状态,因此物价也很难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就微乎其微。

欧美日股票资本市场早已恢复到2008年9月金融海啸爆发前的水平。

日本银行(央银)行长黑田东彦反复强调称,在物价上涨率达到2%、“趋于稳定之前”将推行大胆的货币宽松。这暗示出,日本银行在实现“2年左右里使物价上涨2%”这一承诺之后,有可能仍将继续目前的货币宽松。如果日本“2年上涨2%”这一物价上涨目标的达成变得困难,将不惜实施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据来自日经中文网的消息称,日本银行目前认为,2014年4月实施消费税增税后,日本经济仍将保持高于潜在增长率的经济增速。而市场很多观点认为,受消费税增税的影响,日本银行对经济和物价的预期将趋于下滑,进而将启动新的货币宽松。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将自2014年1月起缩减量化宽松,但明确发出了“不会很快提高利率”的信号。美联储已经明确表示,只要存在物价上涨率低于2%的预期,就将维持实际零利率政策。FRB下一届主席耶伦提出的货币政策原则是,为了促进失业率下降,即使物价上涨率暂时超过2%,仍将维持货币宽松的策略。这就是说,在短中期时间内,美国的超宽松货币策略不会变动。

尽管自2008年9月全球金融海啸爆发至今五年多时间以来,美国第一次实施了购债规模削减了100亿美元的试水,但对美元在全球每一天日均成交流通4.65万亿美元(见2013年8月,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简称BIS)发布《2013年货币交易报告》)相比,这真可谓九牛一毛。

在欧元区通货紧缩风险仍令人担忧的背景下,市场对欧洲中央银行(ECB)的关注是“接下来的动作”。目前已经浮出水面的手段包括,提供面向银行的长期资金以及采取“负利率”政策等。所谓“负利率”政策,是指如果金融机构不向企业提供融资而将资金存在欧洲央行就将被收取手续费。如果日美欧的货币宽松政策走向长期化,眼下金融市场很可能继续呈现令人安心的环境,这是因为货币宽松对股价等资产价格构成支持。但是发达国家实体经济的恢复速度依然缓慢。另外大量的宽松资金还可能导致新兴经济体的经济陷入不稳定。

很显然,超货币宽松所释放的剩余资金此前也成为扰乱全球金融市场的主要原因。据国际研究表述认为“由于量化宽松具有使股价等资产价格上涨的特性,如果对量化宽松的依赖程度加强,则会带来过度的反作用和副作用”。2014年如何避免市场过热将成为全球经贸关注的第一焦点。

全球第一超级大国——美国超量化宽松货币的缩减能否顺利进行也成为课题。虽然不会很快提高利率,不过有担忧认为,随着“量”的实际缩小将动摇全球“货币宽松长期化→股价上涨”的构构图,继而动摇金融市场、上下起伏、更大波幅。尤其是全球依赖宽松资金流入、经常项目持续赤字的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货币贬值的严重问题。在巴西和印度等存在经常项目赤字和高通胀问题的国家,货币贬值将通过进口产品价格上涨的形式加速物价上涨。为了控制物价,将不得不提高利率,哪怕以牺牲经济发展速度为代价,这些国家很可能相继反复出现。

(Ⅴ)耶伦接力伯南克QE“盛宴”残羹

美国东部时间1月3日晚,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周五发表了可能是在其任内的最后一次美国货币时政讲话,他指出尽管美联储已经缩减了债券购买计划的规模,但并不意味着该行有关将保持高度宽松的政策立场的承诺有所减弱。

伯南克在此时发表讲话中对未来2014年美国经济前景作出了乐观的预估,但同时指出不能高估住房市场、金融市场及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好消息所将带来的影响。他重申,从整体上来看,美国经济复苏进程“明显仍不够彻底”。美联储12月18日决定缩减其所谓“量化宽松”的债券购买计划规模,从每个月购买850亿美元债券减至750亿美元,此举在某些市场人士看来可能令人感到意外。美联储当时指出,促使其作出这一决定的因素包括就业市场和经济增长均表现强劲等。这一决定标志着,美联储在该行历史上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货币政策实验开始走向终结。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作者 巩胜利
著名独立中国问题学家,财经、社会类评论家
341347
关注
93
文章
400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