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QE渐终 致中国经济伤筋动骨

分享到:
20 巩胜利 • 2014-02-21 11:36:51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2284G0

到2013年12月20日,人民币中间价也因美元强势而小幅下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来到6.1196。据国际清算银行8月份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人民币对主要货币美元汇率升值势头明显,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分别升值7%和6.4%,已经成为全球市场交易的第八大货币,但依然与中国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很不相称。国际清算银行引用4月份以来的调查数据称,过去三年人民币成交额增长了两倍多,2013年人民币日成交额相当于1200亿美元,与2013年美元日均成交额为4.65万亿美元相差万千里之遥。国际清算银行2013年8月数据显示,人民币占全球货币流通量约为1%,而美元为每一天流通超过4万亿,占全球货币流通总量的高达65%以上。于是,即便是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那么距国际市场美元、欧元在全球市场的流通占有一定比率,依然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

12月20日,美国官方公布7-9月份年化增长率高达4.1%创下自2011年至今以来最快增速和最高增幅。

同一天,中国央行宣布注入人民币3000亿(相当于494亿美元)流动性。尽管这与美国抽回100亿美元后没有直接的关联,但中国货币策略所做出的迅速反应,也是中国为防止类似“6·20钱荒”、美国收缩货币流动性所采取的举措,但随着美国QE退出的深入,中国央行的货币变量将更加难以把握和操作,因为金融海啸五年来中国所释放的货币流动性远远大于全球所有的G20大国。

继20日央行注入3000亿元流动性后,24日中国货币当局又重启7天期逆回购操作,再次注入更多流动性,才致银行间市场主要回购利率开始大幅走低。数据显示,隔夜、7天期、14天期、1月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均出现明显下行态势,其中7天期利率较前日大幅下挫264.6个基点。中国还得实施超宽松货币策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刹车、走上货币的正常化之路……

在中国着手朝着借贷由商业决策和价格(而非国企的关系和配额、“人治”党政权力来决定)决定这一体系转变时,可能会有相当长一段时期不确定期性(因为这个毕竟是一党执政国家,几乎没有任何制衡,“习李新政”的反腐败进入到比任何时期都更多更大的表面乱局)。中国银行业对同业拆借持谨慎态度,这丝毫不足为奇。投资者也要尽量避开国企、党政权力“嗟来之食”的风险,尽管国企和党政权力下短期内不会生成太大、太多的货币资本的流动性缺乏,但延期付给或打官司时限,这个时间差却是所有企业都耗不起的。

(Ⅲ)中国货币“堰塞湖”更麻烦

到12月24日(星期二),中国衡量银行间借贷成本的7天期回购利率从上周五的8.21%飙升至8.94%,为6月21日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时的回购利率触及夏季“6·20钱荒”时期的最高水平9.29%)。周一交易时段,中国国内市场一度将零星交易银行间利率推升至10%,比6月份“钱荒”时甚至达到、接近了30%。这标志着:中国银行业“钱荒”现象有加剧或再次来袭的可能,凸显出中国央行在管理资金流日益吃紧的金融系统则面临着重重进退两难的困境;同时这还告诉世人,中国央行在12月20日才刚刚注入3000亿人民币流动性之后并未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下一步,随着美国QE退出的加深或进一步到位,中国央行又会采取什么样的近策和远略呢?

几乎没有人认为“6·20钱荒”的动荡局面会再次袭击中国再现。但衡量短期融资成本的银行间市场7天期回购利率仍显著低于“6·20钱荒”触及的高点28%。自那时以来,该利率平均水平为约4.2%,2013年为3%左右,最近几年为2%-3%。中国市场利率的走高似乎是央行刻意所为,因为央行旨在收紧货币政策和限制银行发放风险最高的一类贷款。小型银行尤其容易受到借贷成本上升打击,此类银行存款基础小于被认为安全性更高的大型国有银行,因此对银行间市场贷款的依赖性最高。货币市场需求与五年来中国实施的比美联储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无不相关,又怎样来平衡?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中国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6.42万亿元。且该数据已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1/4。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已成为全球货币存量第一大国。新华社2013年2月4日《去年广义货币余额97万亿 货币存量冲冠存隐忧》评论说:而“这一数据是美国的1.5倍、英国的4.9倍、日本的1.7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多出20多万亿元”。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些货币大部分是在最近几年堆砌而成。数据显示:2000年时,中国M2余额约为13万亿元,至2008年还未达到50万亿元,但现在已经核聚超过106万亿人民币(加上2013年中国治理雾霾的新四万元费用,2013年末实际上中国投放货币已经超过110万亿)。

一旦美联储彻底终结QE,那么中国货币(M2)余额106.42万亿元将可能飙升1/3或更多,致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货币超发来填补、进入美元宽松货币抽走的那些资本动力源(由于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五年来,中国经济最大的动力就是货币超发拉动)。货币人民币,就是中国经济的心脏,美联储终结QE、抽走美国超宽松货币,中国就必须补充这些空缺,那么中国核心经济就象得了“心脏病”,迅速膨胀、投放更多的货币才能维持中国经济增长。

而在2008年9月15日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后,自2009年起,货币存量每年跨越一个“十万亿”级台阶,在这几年上演了“狂飙突进”的一幕。估计到2013年6月末,中国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超过105.45万亿元人民币之巨(见2013年7月13日《证券日报》《央行披露金融“中报”业界担忧经济通缩》一文,作者闫立良)。这无情的现实事实告诉全世界:中国经济的质量与美欧之比是最差的,美国经济GDP总量2012年GDP为15.68万亿美元(美国、中国数据来自IMF2013年4月版《世界发展展望》)而中国货币投放(中国2012年GDP为8.22万亿美元)分别是美国、欧盟(欧盟2012年GDP月为19万亿美元)的2倍和2.5倍,而产出却只有欧美经济总量的1/3不到。这就是中国与发达美欧“国力”经济发展水平的真实差距。

按照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李稻葵的话说,中国拥有如此大的货币存量,就如同头上顶着一个“堰塞湖”。“规模过大的货币存量会带来相应的风险,比如高通胀、资产价格泡沫或资金外流”。这可能是比美联储退出QE、全球更难化解的问题。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作者 巩胜利
著名独立中国问题学家,财经、社会类评论家
341347
关注
93
文章
400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