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增长保持合理区间 改革提升潜在增速——2013年四季度GDP数据点评

分享到:
20 连平 • 2014-02-18 11:18:34  来源: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E1129G0

基础设施投资受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影响可能有所回调。根据“十二五”规划,我国在公路、铁路、地铁、水利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基建投资方面仍有一定增长潜力;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建设也会带动相关投资;加上目前一些地方也陆续将基建项目向民间资本开放,这些都会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不过,目前地方政府负债率较高,货币政策转为中性偏紧,以地方政府主导的基建模式难以持续,基建投资扩张能力受到限制。但非银行信贷融资和海外资金的流入可能部分缓解地方政府的融资压力,因此预计2014年基础设施投资仍可能保持在20%左右的较高增速,但增速相比2013年将有所回调。

制造业投资将趋于改善。2014年出口形势有可能继续好转,企业盈利状况也已有明显改善,这些有利于制造业扩大投资。不过,考虑到工业领域PPI依然存在负增长的压力,预计工业品价格低迷及产能过剩等因素仍将继续抑制企业再库存的意愿,企业存货投资增速的放缓将制约制造业进一步增长的空间。预计2014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至21%左右。

图3:工业企业利润回升领先于制造业投资(单位:%)

资料来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其他投资在改革推动下将实现较快增长。2014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系列措施将实施,在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预计企业和个人的投资热情将得以释放,使得其他投资,特别是服务业投资等将能够实现较快的增长。

图4: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分类增速(单位:%)

资料来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综合预计,2014年投资增速可能达到19.3%左右,虽然较2013年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3、在消费刚性和“调结构、促内需”的政策推动下,消费将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在我国,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特征明显。尽管2013年年初受到中央八项规定影响,高端消费品销售出现下降,但在住房与汽车等相关消费的带动下,消费仍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未来经济转型重心在促进内需,特别是消费方面,随着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未来国内消费增长空间巨大。

目前国内利好消费增长的因素有:城镇化使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公开服务均等化等保障政策的完善将消除大量居民的后顾之忧;服务业的政策环境在改善,服务供给能力在扩张;2013年以来出台的促进信息消费等政策会逐步见效,预计2014年还会进一步加大促进消费的力度。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于消费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速放缓后,居民收入增速相应放缓,低于GDP增速;2014年房屋成交量增速相比2013年可能下滑,进而影响家电家具等销售;治理大气污染的政策力度在加大,越来越多的城市对汽车进行限购限行,将影响汽车销售和消费;国内消费环境依然较差。如食品安全等问题并未根本解决。

图5: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名义与实际增速(单位:%)

资料来源:CEIC,交行金研中心

总体上看,在消费刚性和“调结构、促内需”的政策推动下,预计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左右,实际增速为11.8%左右,都略高于2013年。

综合以上分析,由于出口和消费的动力将比2013年有所增强,投资增速则只是稍有回落,因此预计2014年GDP同比增速将略好于2013年,仍将维持在7.5-8%的合理区间,初步预计在7.8%左右。且季度波动较小,全年运行平稳。且预计增长的动力结构将有所改善,2013年消费和投资贡献了经济增长的104.4%,出口贡献率是-4.4%。预计2014年出口贡献率将转正,约为1%左右,消费贡献率约为52%,投资贡献率为47%。未来在潜在增长能力支撑、体制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和宏观政策适度刺激的作用下,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仍然可期。

三、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四个不确定性和压力

2014年在整体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一些不确定性也不容忽视。

首先,外部经济环境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如美国QE退出在2014年是大概率事件,虽然市场对此已经有所预期,但由于持续多年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必然会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短期的冲击,未来全球资金流动也将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同时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趋势并未明显好转,近期世界银行发布报告,将2014年俄罗斯经济增速预期从原先的3.1%下调至2.2%。而且虽然世界银行对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高于2013年,但其增速仍可能低于此前的2011年,这意味着世界经济仍未能完全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仍面临较为不确定的外部经济环境。

表2:2011-2014年世界经济增速 (%)

注:2013年和2014年为预测值。

其次,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仍有可能释放负面效应。2013年多增的社会融资规模中大部分流入房地产及地方融资平台,这不但造成中国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失衡,也对实体经济其他领域的资金获得形成“挤出效应”。特别是由于对这两个领域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有收紧,国内投资增速就可能受影响,进而影响中国短期经济增速。结构性失衡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绑架”了中国经济,使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艰难。

本文来源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连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88872
关注
27
文章
2437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