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亿社保基金结余:躺在银行缩水不如入市搏杀
8月2日,审计署发布了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各项社会保障资金总体安全,基金运行平稳。数据显示,2011年18项社会保障资金共计收入28402.05亿元,支出21100.17亿元,年末累计结余31118.59亿元,比2005年增长435.24%。
社保基金主要来源于经济发达的东部,社保基金的流动存在地区障碍等因素也决定了社保基金的分散性特点,集中管理存在困难。目前,结余资金主要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由于实行的是现支现付制度,我国社保基金中活期存款所占比例较高。
社保基金构成比例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但是,过高的存款比例却成为了近两年来导致社保基金缩水的主因。
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CPI上涨了3.3%,同期活期存款利率仅为0.36%,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则在1.91%至2.25%之间;2011年全年CPI上涨了5.4%,同期活期存款利率0.40%至0.50%,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则在2.60%至3.10%之间。
考虑到通胀因素,高达3万亿的社保基金结余96.45%以银行存款的形态存在,不可避免的遭遇事实上的巨额缩水。据估算,负利率导致社保基金缩水十分惊人,2010年有几百亿,2011年上千亿。这让社保基金在银行里躺着也中枪。
前瞻产业研究院社保基金研究小组指出,以目前中国社会保障基金运作模式与安全投资的渠道看,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不不够完善,存在制度风险;另一方面,中国的股市稳定性较差,A股市场的投机性很强,不利于社保基金的投资。因此,必然会产生资金过度集中在银行体系内部,谋求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现象。
针对社保基金大幅贬值的问题,关于社保基金的收益与安全该如何看待的争论也越来越多。有人提出在保证社保基金安全性的同时,一定要讲究收益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不可偏废,安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本金的安全性,二是其收益率不能低于CPI。
与此同时,国家也开展了社保基金入市试点工作。如果试点省市的社保资金获得了稳健的保值增值,那么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保资金投入股市。当前,A股市场有非常多的蓝筹股保持着每年较高水平的现金分红,持续地稳健增长,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大型银行股,目前股价已经很低,市盈率水平也都在10倍以下,即使是持有股票等待每年分红,也会有较高的投资收益。这类型股票,十分适合社保资金持有。
单纯把社保基金结余资金放在银行里“吃利息”的经营方式必须得到改变。社保基金投资渠道需要多元化和国际化,并可以考虑通过委托专业的机构进行投资运营,以求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前瞻产业研究院社保基金研究小组提醒,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社保基金收益性的问题,毕竟,近两年CPI高位运行的情况也是在非常规的4万亿宏观经济刺激下才出现的,不可能经常发生,目前CPI甚至有可能降到2%以下。因此,社保基金入市及投资渠道拓宽一定不可盲目地操之过急。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