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再制造产值已达80亿 三大问题仍待解决
第一、汽车再制造原材料获取较难
在国家法律层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对回收汽车零部件的回收、利用,回收市场准入和监管办法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第十四条规定: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必须拆解回收的报废汽车,拆解的五大总成(指汽车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应当作为废金属,交售给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这使得再制造企业只能从固定用户或者汽车维修市场收购一些旧件作为再制造原料,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求。
第二、企业缺少投资热情
一方面,税收问题导致企业经营成本过高。企业在购买再制造原料时无法获得增值税进项税发票,导致其无法抵消,这就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无形中提高了再制造产品的价格;另一方面,再制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在短期内很难获得效益。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而言,企业很难获得在资金上的支持。
第三、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认知还存在误区
目前,国家在再制造产品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部分消费者对汽车再制造产品缺乏了解,认为就是维修或二手产品,信任度较低。出于安全的考虑,消费者不愿意购买。另外,汽车再制造产品缺少统一的质量标准,消费者很难对再制造产品的质量进行判断,顾虑较多。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