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来自高铁的挑战 民航何去何从?
过去十年中,中国国内航空旅客吞吐量占总航空旅客吞吐量的比例一直在90%左右,说明中国航空公司的客运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上,但是随着高铁的逐渐建成投用,很多与高铁重叠的民航重要短途市场将面临严重的分流,因此,航空公司应当根据客座率的变化逐步退出一些短途运输市场,转而将运力调整到高铁没有覆盖到的市场,并加密中长航线,以一流的服务质量和品牌力量开发新的中长航线市场。以速度和航班密度优势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间组织开行空中快线,乘客随时、随意签转。
鼓励、支持航空公司“飞出去”。对飞国际远程航线的大型航空公司给予油料、税收、信贷、反垄断豁免权以及航线补贴等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空铁联运模式。加大国际枢纽机场与基地航空公司在航线网络规划与发展、机场收费改革、机场建设与基础设施改进、空防安全保障、环境保护、时刻资源分配、中转联程以及地面服务代理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共同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相对于高铁而言,民航运输的另外一大优势就是占地少、受运输地形地貌的影响小、灵活性大。中国幅员辽阔,西北、西南地区的地理、人口、文化等资源特点非常适合支线航空的发展。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决定了在这些地方建设高铁投资巨大,而且铁路的养护成本也会比较高,客座率低也将导致成本收回期很长。因此,应在西北、西南地区大力发展支线航空,并与东部地区形成干、支结合,枢纽中转的航线网络体系,城市对式与轮辐式相结合的补充式航线网络的构建将成为中国民航运输业未来发展定位的另一个重要着眼点。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