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涨价为何吵得沸沸扬扬
2013年7月,一项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开展的《北京交通运输业经济统计专项调查》正式进行,这项调查结果将使北京市公交涨价成为可能。多年来,“全国最低”的北京公交价格一直没有上调,固然方便、实惠了百姓,但其不可持续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逐年上升的低价背后,影响了公共交通企业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财政补贴的压力日益增加,这让人们开始担心公交价格迟早会被调整。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城市公交汽车客运行业管理模式与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公共交通企业是社会服务性企业,公交票价实行的是低票价和公益性票价,而维持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发生的成本费用列支是完全市场化的。收入增长缓慢,而成本费用增幅远高于收入增长,导致近年来公交企业亏损。
一、收入分析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城市公交汽车客运行业管理模式与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公交企业的收入来源主要有:车票收入、财政补贴、广告、租赁、包车、公交站冠名权等。
1、车票收入增长缓慢
大部分城市都在公共交通上实行低票价政策。公益性票价政策包括空调车季节性票价,70岁以上老人和军人、盲人、离休干部免费乘车,60-69岁老人和学生半价乘车等政策。公交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车票收入,而公交票价已经10多年未变。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享受优惠政策的人越来越多,公交企业车票收入增长会更缓慢。
2、地铁分散客流
受市政道路建设影响,其他机动车辆增加,道路拥挤,公交专用车道不覆盖全市所有线路所涉及的道路,影响了公交车辆的运行质量,很多市民选择地铁作为交通工具,分散了部分客流,以南京为例,目前地铁客运量为平均每天约250万人次,对公交车收入产生较大的影响。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