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会展场馆“扭亏为盈”要注重“后续开发”
2、改建和恢复的后续开发与盈利
相对于通过拆除会展场馆来解决其后续利用问题,对现有会展场馆进行一定的改建使其适应新的会展活动的要求,而当会展活动结束以后再将其恢复以前的功能,可以有效节省场馆后续开发的成本,并保证其可持续性盈利。这种后续利用方式特别适用于为举办各种体育赛事而修建的场馆。因为体育场馆可以说是最容易进行改建和修复的会展场馆。例如,美国和希腊在举办奥运会时均通过将已有的体育场馆改造成奥运比赛场馆,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奥运会结束后,这些场馆全部恢复了以前的功能,避免了新建大型场馆的经营和维护成本,保证了盈利的实现。
3、场馆保留的多元化盈利模式
所谓场馆的保留是指在会展活动结束后全部保留或部分保留场馆并对其进行后续开发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既符合循环经济再循环利用的思想,同时也适用于中国的国情。而对场馆的保留通常包括对大型会展活动场馆中的标志性建筑的保留,以及保留大部分场馆的建筑并使其成为某种功能性园区的建筑主体。保留会展场馆的标志性建筑通常只适用于奥运会、世博会等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场馆,其后续开发的盈利主要通过旅游和场馆租赁来实现。而试图将保留的场馆转化为某种功能性园区的建筑主体的开发模式对场馆的建筑功能定位、地理位置、周边的基础设施配套以及其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布局等要求严格。通过这种后续开发模式实现盈利的周期较长,且要求会展场馆所在地必须具有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和较强的产业支撑。
为了拓宽盈利渠道,场馆的经营者在对其进行后续开发利用时需要注重市场营销,通过引入物业租赁、旅游以及房地产开发等多元化盈利模式,实现会展场馆由单纯的会展功能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除了向游客出售门票以外,对大型会展场馆,特别是奥运场馆和世博园等标志性建筑进行旅游开发时应注重引入基于多元化产品和增值服务的盈利模式以及基于投资相关产业的盈利模式,积极投资对场馆及园区进行改造,并且改善周边的交通,增加餐饮、休闲、购物等综合性配套设施,力争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拓展展馆的盈利空间。此外,通过引入基于房地产增值的盈利模式,会展场馆经营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盈利,使场馆走出单纯靠出售门票的盈利模式。例如,负责昆明世博园后续开发利用的昆明世博园股份有限公司,就通过沿用基于房地产增值的盈利模式,在2005年至2007年期间成功地实现了超过3亿元的利润。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