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会展场馆“扭亏为盈”要注重“后续开发”
2013年6月,上海会展研究院(SMI)在沪发布了会展蓝皮书《中外会展业动态评估年度报告》。报告分析认为,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参展市场大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但同榜首德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根据报告,目前全球已初步形成国际会展一线城市12个,二线城市18个,三线城市21个。其中,国际会展一线城市全部在欧洲,国际会展二线城市中国有5个入围,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和深圳。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会展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大型会展场馆的后续开发利用是我国会展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中国会展业与欧洲存在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例如,昆明的世博园在世博会结束后由于参展商的撤离,只能靠卖门票来获得微薄的利润。然而其每年的经营成本就高达8000多万元,仅靠门票收入很难维持收支平衡。
一、大型会展场馆后续开发利用问题产生的原因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会展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引起大型会展场馆后续开发利用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兴建大型会展场馆之前忽略了对场馆后续开发利用的考虑和规划,并且缺乏进行场馆后续开发利用方案的可行性论证。例如,昆明世博会在会展期间才开始考虑世博园未来的开发利用问题,从而直接导致在世博会结束后的盈利危机。而日本大阪世博会场馆后续开发利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场馆建设者在场馆的建筑设计上过于强调新奇设计,对永久性建筑和临时建筑的区别认识不足。场馆只是为世博会当时使用而设计和建造,没有后续利用的价值。因此,世博会结束之后,举办方力图通过拍卖和迁移当时精心设计和建造的场馆解决场馆后续利用的努力遭到了失败。
二、大型会展场馆后续开发利用对策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会展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根据会展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大型会展场馆后续开发利用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会展场馆的后续开发起于场馆的设计
大型会展场馆后续开发利用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规划。如果在兴建大型会展场馆时没有考虑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从而导致场馆的建设与未来城市规划相冲突,场馆将直接面临着被拆除的问题。这样会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浪费,甚至阻碍场馆所在城市的发展建设速度。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会展场馆建设方在场馆建设前缺乏规划,在会展活动后试图对其进行后续开发利用,从而弥补前期规划中不足,并避免进一步闲置和浪费的成本和费用通常十分庞大。即使拆除场馆的费用也十分昂贵。例如,仅大阪世博会中美国馆和加拿大馆的拆除费用就分别高达3500万日元和4700万日元。
因此,在对大型会展场馆后续开发利用时应该依据循环经济的思想,充分考虑到将场馆的建设和发展整合到场馆所在区域的发展规划中,并且在其所在区域的地理、经济和社会优势的基础上发挥其自身特点,以便实现盈利。由此可见,在场馆建设前期加强对其后续开发利用方案的可行性论证至关重要。换言之,确定大型会展场馆的最佳后续开发利用方案的最佳时间是在会展场馆的设计阶段。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不但会展场馆后续开发利用的成功率会大幅度降低,而且其运作成本将大幅度提高。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