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当前位置: 经济学人 » 行业问答
  • 邀请演讲
    李一凡 李一凡 的回答 2018-11-30 18:37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高病死率恶性传染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棘手的医学难题之一。12月1日是国际防艾日,今年我国提出了“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的主题。随着全球艾滋病感染者的增多,各国政府机构和民间医药研究机构都在加快技术研发,以求能够有效防治艾滋病,攻克这一世界难题,但目前的技术手段主要针对滋病的预防和延缓治疗,彻底治愈艾滋病仍任重道远。

    1、国内发病和死亡人数不断提高

    1985年,中国首例艾滋病病人被发现;1989年,我国首次在吸毒人群中发现HIV感染者。在至今的30余年里,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不断增多。根据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预计2018年底,我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5万,其中约30%的艾滋病感染者未被发现。大量增加的感染者意味着快速增长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2009年,我国艾滋病发病人数为13281人,死亡人数6576人;到2017年这一数据已经扩大到发病57194人,死亡15251人。2018年1-10月,我国艾滋病发病人数为50260人,死亡人数14196人。

    图表1:2009-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与死亡人数

    2、国家机构是艾滋疫苗研制主力

    从历史上看,疫苗接种一直是保护人们免受传染病侵害的最佳方法。虽然有一系列技术可用于预防艾滋病毒感染,但开发安全有效的艾滋病毒疫苗仍然是实现防范艾滋病毒感染的关键。

    目前,全球进行艾滋病预防性疫苗研究的组织以国家机构为主,主要包括美国NIAI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国际艾滋病疫苗项目组;企业相对参与较少,目前正在进行研究活动的包括美国强生公司和韩国苏马根公司。但所有组织正在研制HIV预防性疫苗普遍处于临床Ⅰ期和临床Ⅱ期的早期阶段,距离真正的大范围使用仍有着较大距离。

    图表  2:艾滋病预防疫苗主要研究机构及研究进展

    3、国际龙头企业主导抗艾药物市场

    抗艾药主要是通过控制HIV的浓度来延长无症状期,延长患者存活年限。1984年全球首次发现HIV,1987年,全球第一个抗艾药物齐多夫定(AZT)被批准应用于临床研究,并取得令人瞩目的疗效。上世纪90年代市场上各种抗艾单药(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逐渐开发和推出,但随着HIV耐药性突变、药物副作用明显等缺陷的显现,使用三种及以上药物联合进行抗艾治疗的鸡尾酒疗法流行起来,并将艾滋病从绝症变为一种慢性病。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多个企业出于市场利益和社会效益角度,加快了抗艾药物的研发。整合酶抑制剂、融合抑制剂、辅助受体拮抗剂等药物的出现不仅为鸡尾酒疗法提供了更多选择,而且降低了对人体的副作用。但是由于技术和资本投入的限制,目前国际抗艾药物市场主要被几大医药巨头垄断。

    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GILD)作为全球抗艾药物行业的龙头企业,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其研发销售的舒发泰(恩曲他滨和替诺福韦的结合物)适用于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治疗HIV;研发的韦瑞德药品可用于成人和2岁以上儿童的HIV治疗

    图表 3:吉利德公司主要抗艾药物情况

    除吉利德以外,葛兰素史克、强生、辉瑞等国际巨头企业也在加快药物研制,目前,吉利德占据全球抗艾药物市场约55%的份额,葛兰素史克约占20%,强生约占10%。其余企业共同占据15%市场。

    图表 4:全球抗艾药物市场格局(单位:%)

    目前我国东北制药在进行齐多夫定药物生产,前沿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中大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青岛海大科技制药有限公司也在利用生物技术研发抗艾药物,但是短时间内在技术和成果上无法与国际巨头抗衡。

    4、基因手段或成为突破点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等技术的发展,多种抗艾新药取得研制新进展。根据相关报道,2018年10月,共有12个新发布的艾滋病新药临床试验。其中,处于1期的有9项,处于2期的有1项,处于3期的有2项。2018年11月以色列生物技术公司ZionMedical对外公布新型HIV药物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结果,宣称名为Gammora的药物能够在试验的前四周内,消灭90%以上的HIV病毒。

    但是目前药物依旧以延缓发病为主,短时间内难以实现治愈艾滋病的目标。数年前出现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对DNA的编辑实现人类基因的改写,但是这种技术与相关实验和违背伦理道德,受到国家机构的监管。11月26日,贺建奎团队宣布基因编辑婴儿露露和娜娜诞生,可以天然抵抗艾滋病,引起学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特别引发了法律和伦理方面的争议。

    需要明确的是,基因编辑技术在人体上进行试验是违背伦理道德的,进行相关学术研究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进行。但是这一事件也给我们一个启示,日渐发展成熟的基因技术在艾滋病预防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发中或许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许会成为治愈艾滋病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G 评论

    扫一扫
    打开app查看精彩评论

    收藏

    扫一扫
    打开app查看精彩评论

  • 愿我能长生不老,永生不死 愿我能长生不老,永生不死 的回答 2018-12-06 17:33

    市场格局不知道,我只知道,得了这个病,要么自暴自弃,要么就是死之前呢能带多少人一起上路就带多少人,说白了这个病好像是某一个二货上了某动物。。。

    G 评论

    扫一扫
    打开app查看精彩评论

    收藏

    扫一扫
    打开app查看精彩评论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进行提问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行业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

免费报告

  • 经济学人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经济学人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 经济学人App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