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服务业发展规划
2012-02-08 10:23:17 责任编辑:QZ035 来源:前瞻网
6. 农业服务业。从良种服务、农资服务、农技服务、人才培训、流通服务等方面着手,为广大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努力在规模化、标准化、企业化和市场化上实现突破,提高现代农业水平。要围绕农产品资源优势,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增强带动能力,逐步实现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目标,推动“一村一品”向“一县一业”发展。充分发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科技辐射作用,完善县乡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和技术服务。
(二)优化发展消费性服务业,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1. 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和安塞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示范平台的带动作用,加快西部影视数字化制作基地、动漫产业基地、黄帝陵人文始祖文化、文艺路演艺一条街等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打造陕西特色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曲江文化产业集团、广电网络、西部电影等一批龙头企业,培育报业、演艺和出版等骨干企业,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改制步伐,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把西安建成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基地和西部文化产业的中心城市。加强秦商(陕商)文化开发。重点扶持“大戏、大片、大剧、大作”的策划与创作生产,推动陕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2. 旅游业。以彰显“人文陕西、山水秦岭”品牌为目标,优化环境、搞好促销,加大旅游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引进力度,促进关中人文游、陕南山水游和延安红色旅游加快发展。加强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市游客密集区、区域旅游集散地和主要旅游景区的旅游咨询服务,建设旅游信息网络平台和游客服务中心。加快建设临潼文化旅游区、法门寺佛教文化旅游区、延安红色旅游区、秦岭生态旅游区等项目,形成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自然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四大系列,着重推进大秦岭旅游、温泉旅游,提升农家乐水准,培育新产品,发展新业态,推进旅游业品牌化、网络化、集团化,全面提升陕西旅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 商贸服务业。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构建便利化服务体系。在市区重点完善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中心三级商贸服务网络。在县(区)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积极推进“县超工程”、“农超对接”等,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和村组结合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加快商业广场、特色商业街、商贸聚集区建设步伐,适应消费升级需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多式联运等新型服务业态,推进社区商业“双进工程”(便利服务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整合旅馆资源,提升酒店发展水平,满足多样化需求。鼓励老字号餐饮店实施连锁经营,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牌餐饮。
4. 社区服务业。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满足居民家庭生活服务需要。不断完善社区生活服务设施、安全保障设施、医疗保健服务设施、休闲娱乐健身设施、人际交往场所等基础服务设施,重点发展社区卫生、家政服务、社区保安、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和便民服务。加快城市可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理顺社区管理体制,推进社区服务网络化、规范化。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各类社区服务,促进经营性社区服务产业化。强化社区再就业组织服务功能,鼓励失业人员和转岗干部创办多种形式的社区便民服务,促进社区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家庭服务企业向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继续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向社会化服务转变。
此外,加强房地产业,增加普通住房供给,引导合理消费,规范市场秩序,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公平性、可及性和反应性水平;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促进群众体育发展;加强市政和环保服务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市政设施、环保设施等的建设与经营,提高公用设施服务水平和环保节能效率;推进公共服务业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和供给方式多样化。
四、产业布局
依据各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功能定位,合理配置服务业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和城乡布局,积极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一)空间布局。
构筑“一核、一带、两翼”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核”,把西安(咸阳)打造成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增长极,建成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引领全省服务业加快发展。
“一带”,以西安(咸阳)为核心,以宝鸡、铜川、渭南、杨凌等关中地区次核心城市为依托,形成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带,打造资源共享、功能配套、相互支撑的现代服务业格局。重点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服务体系、现代物流业、农业服务业等,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两翼”,陕南、陕北“两翼”依托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服务业的辐射功能,促进服务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陕南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特色农业服务、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和现代商贸业等。陕北重点发展红色旅游、能源化工基地服务体系、现代物流业和环保服务业等。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