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的创业路:开过饭店当过小贩 只想做第一
2013-08-16 11:32:41 责任编辑:QZ098 来源:投资界
当小贩免费培训知识吸引客户
最初,刘强东既是老板又是员工,爱面子的他一直瞒着父母,说自己还在外企上班。直到2001年,母亲感觉不对劲,突然有一天打儿子电话,说自己已经到了北京西站,要他过来接,刘强东创业的事情才露了馅。
看到刘强东创业,母亲很自责,认为自己没有教育好他。在她看来,一个人大的毕业生没有选择公务员、出国深造,也没有在外企内部向管理层攀升,反 而成为一个卖光磁产品的“小贩”,是走下坡路,是在做错误的事情。母亲的态度让刘强东很痛苦,而这种痛苦不仅来自母亲,还来自刘强东的女友。
刘强东曾回忆,创业时女朋友很看不起他,当时正在读研的女朋友去柜台看他,时常问他三个问题:难道你一辈子就要这么生活下去吗?为什么我们不能 一块出国呢?你为什么不能考研呢?女朋友的父母也坚决反对,认为刘强东没出息、“只认钱”,创业更是很耻辱,坚决反对女儿和刘强东来往,不能跟这么没有出 息的人一起生活。
在他看来,作为一个外地人来北京创业,没有资金、没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可以依赖的人,任何苦与累都不算什么,最痛苦的莫过于周围的人不理解。
那时候,电脑知识并不普及,很多客户购买了京东的商品却不懂得使用。刘强东多次提及的一个例子是:一位山西大同的客户,花了三天时间才学会在移动鼠标光标的时候不把鼠标凌空拿起来。于是,他从中发掘了吸引购买的门道—为客户免费培训电脑知识。
彼时,在刘强东脑海里,已经勾画出了“全国IT连锁”的蓝图。他曾对下属表示,“京东要像国美一样,在全国开1000家IT Small Shop。”公司的发展也按部就班,2003年,全国连锁店达到12家时,“非典”来了。
做电商用户投诉对我是种煎熬
“非典”让中关村汹涌的人流消退,刘强东不得不关店歇业,利用互联网方式处理存货。
京东网站上的小论坛成为根据地,公司没钱给论坛请管理员,刘强东就亲自上阵当版主。他每隔一个小时会回复一些客户评论。员工私下都说,老刘不睡觉啊。后来才发现,那个时候他就在办公室地板上将就一下。
当“非典”得到控制,京东线下业务恢复正常的时候,刘强东却被线上业务发展的速度深深击中。2004年1月1日,京东正式来到线上。当时,公司只有3个人,产品共98种。
彼时,刘强东每天必做的事情,是看网上的客户留言。那几年,随着业务量的增大,最让他闹心的是物流。“每次看到用户投诉,对我都是种煎熬。”京东三次融资近2亿美元,起码有一半用来改善物流、客服、售后的服务能力。
对京东内部的成本,刘强东则控制得很严,大到物流配送,小到办公用纸,都有明确要求。例如,经过精心计算,每个配送员每天负责46—70件货物能实现最优配送成本,纸张双面打印能节省50%的办公用纸等。就连刘强东的办公室里,灯具也是节能的,空调是低氟环保的。
每年,刘强东至少有一天穿上工作服去做送货员,“这样我才可以更好地了解配送人员的艰辛,同时也能知道配送当中不好解决的问题。”
过去10年,京东的跨界扩张多半是以挑战巨头的方式完成。2010年11月,京东图书产品首度上架,杀入当当网腹地;2012年8月15日,京 东又挑起了“史上最大规模电商价格战”,矛头直指苏宁。“京东实际上是现在所有家电厂商去平衡国美、苏宁的唯一力量。”刘强东说。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