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7月8日

中国光伏业陷“囚徒困境”

 2012-03-17 08:36:00 责任编辑:QZ016 来源:前瞻网

“危”中藏“机”

光伏行业遭遇的“寒冬”却没能阻止资本进入的热情。对于那些曾经错失进入光伏产业良机的大型企业来讲,行业低谷给了它们新的机会,因为此时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都是最低的,竞争也没有那么惨烈。最让业界震动的是代工大王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宣布携手保利协鑫投资1000亿元进军光伏产业。光伏市场已进入价格竞争和低毛利时代,成本控制能力正是鸿海所擅长的。

高补贴时代的结束,产能过剩的现实,都促使全新的平价竞争时代逐渐走来,也意味着大规模普及的拐点。

业内人士普遍承认,光伏产业是一个“政策市”,由于“高成本”的先天缺陷,使其若没有政府鼓励和补贴政策扶持,就无法与常规能源行业进行竞争。

自我救赎

从井喷式增长一下跌入低谷,光伏产业的出路在哪里?

对太阳能行业的投资思路应该跳出眼前的盈利困境,更多地从全球能源变革和整个中国能源背景去考虑光伏产业发展,布局到清洁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路线图中。

过度依赖出口是国内光伏产业的瓶颈和软肋,核心技术的缺失则是这个行业致命死穴,光伏行业危机背后还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企查猫

“两头在外”的产销模式是国内光伏行业长久以来的痼疾,原材料从国外进口,最终产品出口,这一发展模式备受诟病。生产出的光伏产品出口到了国外,而严重的碳污染则留在了国内,中国光伏企业由此被人称为世界新能源发展的试验田。这种模式已经发展到尽头了,中国光伏企业需要进行反思,把握机会调整产业结构,掌握核心技术,否则可能迎来比这次危机更危险的整个行业的生存危机。

光伏产业将是大企业厮杀的战场,谁能在产品质量、品牌营销和成本管理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才能取得最后的“入场券”,至于结果,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