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7月27日

IPO通道:疏通与建设要并存

 2012-07-25 17:17:34 责任编辑:王逸之 来源:前瞻网

既疏通退市通道,又建设上市之路

我们认为,在以上这种局面下,经济明显下行,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求资若渴,但是证监会却没有把政策重点放在扶持加快中小企业IPO审核进度上,而是一任待审项目堆积如山,忙于政策上的维稳,如实质性地减慢IPO审核进度,增派相当多的人力进行所谓“内幕交易调查”等并非头等迫切的事务中,显然有点头痛医脚了。连郭树清主席在一次讲话中也直言“仅中关村符合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就有1000多家,他们参与资本市场的渠道却非常狭窄”,但是在为中小企业服务,加快IPO申请企业审核进度,尤其是申请中小板、创业板企业上市审核力度方面,证件会目前没有看到有明显的实质性的举措。

以目前的IPO上市融资数额来看,一个大盘股的融资额往往超过10多个中小板创业板股票的融资额,对市场造成的资金和情绪压力明显更为巨大;而这些大盘股背后的企业往往是大型国企,融资渠道明显通畅,况且从招股文件来看,这些巨无霸并无明显的资金压力,上市往往只是“政治任务”,暂缓其发行,有何不可?

从发审委工作的角度来看,现在二三十人的发审委面对着堆积如山的700家企业,工作已经不堪重负,为什么不简化发审流程,甚至从一个发审委增加到多个发审委的并列通道进行审核,加快审核进度?对于已经提交材料的亟需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远水解不得近渴,还要备受等待的煎熬。相关保荐机构也仍然面对还需两年左右才能进行的发审会,劳心劳力。这种漫长的等待说的严重点,可能拖垮一些拟上市企业,同时也对有上市愿望的企业造成了明显打击,促使他们对上市进一步采取了观望态度。

其实,发审委作为一个权力部门,手上操纵着企业能否上市的生杀大权,但又几乎不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而上市企业的质量良莠不齐的结果也证明了发审委的“闭门审车”的工作有效性值得怀疑。既然现在吃力不讨好,为何不放手发动群众,进一步延长企业招股文件预披露时间,让拟上市企业经受社会各界的公开审核,发现问题,而发审委只集中于部分关键事项的审核,从而也减少自己的道德风险。

企查猫

郭树清主席上台以来,证监会颁布了多项新政,尤其是在发行监管,推动退市制度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对资本市场的长远建设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在对加快建设符合要求的中小企业上市通道方面的努力还不够,除了将预披露时间延长到一个月之外乏善可陈,郭树清主席本人和证监会又做出了一些吆喝叫卖银行股,规定新股发行市盈率等超出监管范围、引起广泛质疑的举动,产生了诸多争议。我们希望证监会能如同郭树清主席制定的工作计划那样“首先是坚定不移地深化发行退出制度的改革。”在疏通退市通道的同时,以更大的努力做好上市通道的建设,为符合上市要求的国内中小企业顺利进入证券市场开辟高效便捷的渠道。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