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5月2日

中国资本市场2011年回望:十大新闻关键词解读

 2012-01-31 16:29:23 责任编辑:王逸之 来源:《资本前瞻》02期

关键词6:房地产调控

◎项目六部/许猛:近年来,部分城市房价过高、上涨过快,房地产市场投机将制造越来越多的泡沫,进而威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股市的主体板块都较多依赖于地产和银行股的拉动,这种发展路径有悖于当下战略转型升级和产业升级的急切诉求,中国经济必须逐渐把资金和优势资源,吸引到新能源、环保、高科技等实体产业,避免更大的资产泡沫。

◎华东分公司/刘又仁:从短期来看,楼市调控的目标主要在于房价,抑制房价的关键在于增加供应量,这就需要加强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对接,比如房地产信托基金的PE、私募和股权基金的结合发展,通过房地产与资本和资本市场的对接来达到融资的目的,从而增加供应量。

◎项目三部/胡曼琳: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这表明2012年的调控将继续保持暂时的行政措施,但是,从长远来看,还需要抓紧有利于楼市健康发展的长效制度的研究和政策储备。

关键词7:新股破发

◎项目一部/孙强:新股高价发行是造成大规模破发的主要原因,而新股定价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对行情的看法。当新股出现大面积破发,实际上就是在提示市场状况要比预期差,投资者在参与一级市场申购时的策略应提前做出改变。而且,不断发行、上市的大量新股,无疑对股市中本就有限的资金起到了抽血的作用,加大了市场的调整压力。

◎项目二部/袁伟斌:新股破发首先是因为该上市公司规模与资金、市场信心不匹配,而大范围的破发潮则是A股市场疲态的典型标志。在这过程中,个人投资者的财富被大量吞噬,而发行人与承销商却享受着“三高”带来的利益盛宴。这显然是股市不成熟的表现。

◎项目六部/宋迎春:新股发行经过两轮改革后,仍旧不够完善,“三高”问题是2011年新股频频破发的关键所在。因此,新股发行改革应该着重于实现询价机构和普通投资者利益的直接挂钩,否则,破发无法得到根本改善。

关键词8:胜景山河

◎华东分公司/陈栋:沃伦·巴菲特曾经说过,没有破产的资本主义就像没有地狱的基督教。破产对于资本来说,就像下地狱般痛苦,有这种“惩罚”存在,人们对待投资和经营会更勤勉尽责。同样,在资本市场中,“惩罚”是让人少作恶的必要手段和底线。

◎项目三部/王亚军:以前,由于保荐项目问题而受到处罚的保荐代表人,最多就是被暂停保荐资格,而且暂停期限最长的也就是12个月。这次证监会的惩罚措施,显然已经是史上最严厉的了。但此次胜景山河的问题是信息披露遗漏,而不是故意造假,所以,如此严厉的处罚,或多或少也是受到了目前资本市场低迷情绪的影响。

◎华东分公司/何雄:作为IPO中介机构和中间人,必须时刻保持客观、独立的处事态度,谨慎对待IPO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性问题,包括每一项调研数据的获得。平安证券在此次事件中可谓得不偿失,尽管只是获得了一个警示处分,但对其积淀多年的品牌影响力而言,却构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这对我们IPO中介机构,具有极大的警示作用。

关键词9:海外IPO减速

◎项目二部/周林山:中国公司选择上市地点,与其所属行业的估值水平有关,比如互联网行业,在美国上市就有估值水平上的优势。但问题是,2011年美国经济持续疲软,互联网企业前景扑朔迷离,所以,市场和投资者较多地持观望的态度。一方面,年内中国企业赴美IPO的欲望没有往年强烈,另一方面,海外IPO市场的谨慎态度让中国企业频频碰壁。

◎项目六部/宋迎春:实际上,海外市场对中国企业而言,原本就是一个辅助性的融资渠道。欧美股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影响了市场信心,导致资本市场不振,IPO难度提高是必然的。根据全球市场的整体走势,短期内,海外IPO热潮应该不会再度出现,企业和股权投资基金将把更多的视角投向国内。

◎项目一部/孙强:从资本市场的成熟规范度,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力上来看,美国股市显然比中国创业板更有吸引力一些,所以,虽然今年海外IPO数量明显下降,但是境外资本市场对企业和PE/VC来说魅力仍然很大。如果企业有打算赴海外IPO,那么一定要分析优劣,根据各地法律要求整理好重组、税务、会计等方面的问题后再行动。

关键词10:国际板

◎项目二部/袁伟斌: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远远滞后于实体经济,国际板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实现中国及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长远来看,国际板将吸引境外的优秀企业来国内上市,使得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从而提高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效率。

企查猫

◎项目三部/王亚军:国际板是在上一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任期内提出的,但这之后的具体实施,还要看新的领导班子怎么操作,以及郭树清对于国际板的态度和认识。目前,国内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协调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现阶段推出国际板,中国股市的承受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监管能力能否应对,还值得考究。

◎项目六部/许猛:从外部来看,在欧债危机和美国债务危机短期内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吸引欧美国家的企业到国际板来上市,时间上好像不是特别妥当。从内部来看,国内宏观经济正处于下行趋势,通胀仍偏高,资金面紧张,国际板势必会加剧这些状况。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