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2011年回望:十大新闻关键词解读
2012-01-31 16:29:23 责任编辑:王逸之 来源:《资本前瞻》02期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2011年是极其难忘的一年。由于内部通胀压力持续加码,外部金融环境日趋复杂,中国整体经济环境面临巨大的下行风险。危机之间,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已难独善其身。面对A股震荡下行、新股频频破发、金融制度漏洞百出、海外IPO瞬间减速的诸多尴尬,中国资本市场伺机而动,试图在困局中寻求新生。
前瞻者,需要有展望未来的姿态,更需要有审视过往的智慧,因为只有懂得总结历史的人,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开创未来。
本期着重推出的2011中国资本市场年度盘点,旨在借助于前瞻IPO投资顾问团队对行业热门关键词的筛选和评论,梳理中国资本市场在2011年的发展脉络,寻找市场可持续发展、企业高速成长的潜在逻辑,以飨读者。
关键词1:加息
◎华东分公司/刘又仁:高企的通胀率之下,央行持续加码的货币政策可谓乘风破浪,但基本都在预料之中。作为货币抑制性政策,理论上讲,加息对资本市场是不利的,但现实情况往往复杂多变,像A股就在4月份第2次加息后一举突破3000点。总体来看,加息对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还是有限的,但有利于整个市场经济环境的稳定。
◎项目三部/王飞: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趋淡后国际资本外流的压力,央行12月选择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近三年以来的首次下调,但这并不意味着银根松动,毕竟高通胀压力和经济下行风险还未消除。
◎项目二部/郑永涛:得益于这些铁拳政策的出台,年内通胀形势得以缓解。但不容乐观的是,各大行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缺口仍旧很大,而且全球经济整体低迷,国内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暂不明朗。
关键词2:“三会”换帅
◎项目六部/许猛:这三位新主席都在金融界叱咤风云多年,经验丰富,预计此次调动不会影响金融监管政策的大方向,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管理风格和态度,希望这三会主席的变更和承接能将金融监管工作做得更好。
◎项目三部/胡曼琳:推进债券市场制度规范的统一和监管审核的统一非常迫切。由于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的第一年,三会主要负责人的变动,表明监管机构的工作决心,希望借由新人的出现让金融监管工作做得更出彩,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更高效地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项目一部/汤景林:三大金融监管机构掌门人的换届,紧密影响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向和金融发展。比如郭树清和项俊波,都因出任过央行副行长后转任国有商业银行董事长,在宏观视野和支农情结方面都有这很多共同点,这为金融界带来很多新希望。
◎项目二部/周林山:证监会近期推出的新政基本覆盖了金融市场中最主要的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中国股市才能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打造多层次良性发展的资本市场,如何有效支持经济稳健发展等问题,成为检验新一届三会执行力的“试金石”。
关键词3:股市持续下行
◎项目一部/孙强:开年以来,政府连续出台的银根紧缩政策限制了企业的募资渠道,所以新股发行一发不可收拾,这在很大程度上耗尽了市场的流动性,从而导致股市的下行。
◎华东分公司/陈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温州老板跑路潮、PPI大幅下行、PMI低于50分界线,这些都是实体经济长期积弱,受创下行的体现。一直都在说资本由实体经济转向资本市场与房地产,这种畸形发展在2011年结出了恶果。这朵乌云可能将长期笼罩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空,成为中期熊市的最主要原因。
◎项目二部/郑永涛:虽然A股二级市场表现持续疲弱,但市场扩容的速度并未明显放缓,预计2012年的通信设备、新材料、食品饮料、医药行业具有较大的涨升潜力。2012年上半年,预计通胀将得到缓解,但中国经济的减速格局仍将持续,A股市场也将呈现宽幅震荡特征。
关键词4:过会率下跌
◎项目三部/王亚军:证券监管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现在证监会加强过会审核是个好事,特别是今年A股市场的持续下跌,加强市场监督迫在眉睫,这也是媒体在呼吁治市比救市更重要的原因。
◎华东分公司/何雄:年内出现了多起IPO的“丑闻”,比如自称堪比国际大牌LV的淑女屋、成功招股后被撤下的胜景河山等,诸多潜伏多年的行业“潜规则”开始浮出水面,这些事件深深刺痛着监管层,也为后来者及整个市场起到了借鉴和警示意义。
◎项目六部/宋迎春:证监会加强监管,显然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而随着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A股市场也将逐渐走强,最终获益的还是股民。
关键词5:新三板扩容
◎项目二部/袁伟斌:作为年内证监会的八大工作重点之一,新三板扩容引起业界不小轰动,不少高科技园区纷纷动员鼓励企业进入新三板市场挂牌。宏观来看,它作为建立全国统一监管下的场外交易市场的积极探索,对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项目一部/汤景林: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新三板扩容后,使得融资渠道不再局限于银行贷款和政府补助,也促进了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增强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后劲。对于投资者来说,新三板也给价值投资者提供一个很好的窗口,通过监管降低了股权投资风险。
◎项目三部/王飞:过去的5年里,新三板还是暴漏了不少问题的,包括交投清淡、融资功能形同虚设等,大部分参与新三板业务的证券公司始终未能盈利,大型证券公司参与热情不高。纵使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急切需要新三板的扩容,但是,这也会给原本就有些紧张的市场资金面构成压力,从而带来A股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创业板的估值压力。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