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海尔变革:在路上

分享到:
20 刘步尘 • 2015-10-13 12:29:53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1126G0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说,经过十年的市场检验与肯定,海尔“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变革终于成为企业界学习的标杆。

显然,作者把海尔变革放在了“大功告成”的位置上。但我认为,现在断言海尔管理模式变革已经成功为时尚早,准确讲,海尔变革仍在路上,是进行时不而是完成时。

事实上,即使张瑞敏本人也不认为海尔变革到了可以开庆功会的时候,张瑞敏在各种场合向公众(包括海尔内部)传递的信息,都是改革进行时。

海尔变革:在路上

的确,海尔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变革,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借鉴海尔的经验,比如我们一般认为,方洪波主导的美的组织结构变革,就有海尔的影子。

但是,这仍然不足以让我们得出海尔管理模式变革已经成功的结论。事实是,海尔组织结构仍处于不确定状态,而且海尔至今未总结、提炼出一套完成的新经营模式(按海尔自己的说法,海尔变革经验“具有不可复制性”),大哥不一定准确的比喻,好比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刚刚在延安建立根据地,我们就忙不迭地说革命已经成功,是一个道理。

那么,符合什么条件才能让我们得出海尔变革已经成功的结论?我认为海尔变革成功须具备如下四大条件:

1、模式具有可复制性;

2、企业连续三年以上实现营收与利润增长;

3、企业组织结构进入相对静态;

4、有一个标志性事件发生。

同时符合上述四项条件,我们方可言称海尔变革已初步完成,否则轻率断言海尔变革成功,只会造成海尔舆论上的被动,掩盖变革的复杂性、艰难性。

许多人注意到,国际管理学界对海尔变革表现出了超乎异常的兴趣,诸多学界权威、专家频繁前往海尔交流甚至主动为张瑞敏站台。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国际管理学界基于自身学术性质,对任何新模式的探索都会给予关注,更不用说张瑞敏主导的企业管理模式大变革。海尔变革探索的是移动互联时代企业生存之道,具有普遍性、社会性意义。传统“科层制”企业结构越来越显现出它不适应高度信息化的一面,而全世界至今并未诞生出一个更好的模式来替代它,张瑞敏主导的海尔变革,让国际管理学界隐隐看到希望,故给予了较多关注。但这并不能成为评价海尔变革成功的依据。事实上,著名企业失败的案例也会成为国际商学院关注的焦点,比如诺基亚由盛而衰的案例。

海尔变革:在路上

与国际管理学界明显不同的是,国内管理学界对海尔变革关注度一直不高,甚至不少人对海尔变革存在非议。这个怎么解释?我认为,这和中国管理学界一直以来心态较为狭隘、眼界较为局限有关,专家们往往用“能否实现快速增长”和“能否实现大幅盈利”,作为衡量一切变革成败的标准,较少看到重大变革背后的社会价值。

我们发现,张瑞敏本人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他更愿意把企业视为一个社会组织,用衡量一个社会组织的标准衡量企业价值,就是说:这个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是什么?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价值。张瑞敏主导的海尔,企业边界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具有社会组织的性质,你用传统企业的标准来衡量它,当然未必合适。

目前海尔变革处于什么阶段?我曾经于今年初写过一篇文章,叫《海尔管理模式变革已经走过最艰难时期》,所谓“最艰难时期”,即人员大量流失,社会普遍对海尔变革持怀疑态度,而且企业经营状况不太乐观。目前所处的阶段,准确说是从谷底往上爬,但没有爬到山顶。

现在的海尔仍处于“变态”之中(本来应使用“动态”一词,但觉得“变”字更准确),而不是“静态”。所谓“变态”,就是说海尔变革尚未淀出一个成熟的、可复制的模式,变革仍是进行时。标杆必须具有可复制性,而且可确保大多数企业复制的成功。做不到这一点,海尔变革就是一种探索,而不是一种模式。

从目前态势看,未来三年之内海尔变革难言完成时。事实上,日趋严峻的经济环境对企业变革形成了额外考验,变革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进行,难度会更大。在“快”和“稳”之间,应以稳为主,先稳后快。

“不停地变”,是海尔留给大多数人的印象。变到什么时候结束?这是一个问题。我认为,海尔应尽快建立一套改革综合评估体系,对变革效果做出综合评估,以便获知变革进展到何种阶段?以什么样的标准结束?你可以“骑在马上打天下”,但你不可以“骑在马上治天下”。那种动辄以“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自居的企业是危险的,一个频繁动荡的企业一定是一个不成熟的企业。谁见过苹果公司的制度变来变去?谁见过美国的国家制度变来变去?

我们回到“海尔管理模式可不可复制”问题上来,假如海尔总结出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这套模式其他企业可以使用吗?

海尔的说法是,“海尔经验不可复制”。我认为现在下这一结论有失严谨。的确,海尔企业具有复杂性,张瑞敏这样的管理大师级企业家也不是每个企业都有,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得出“不可复制”的结论。有价值的管理模式一定具有普适性、可复制。不可复制的模式不是模式,是经验。事实上,国际管理学界对海尔变革的关注,终极目的是希望有朝一日将这个模式在全球推广,如果不可复制,海尔模式的价值将大打折扣,这显然不是张瑞敏所希望的。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海尔 海尔变革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作者 刘步尘
资深新闻人
132248
关注
194
文章
918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