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要警惕曹妃甸悲剧
一个猜想:地方破产之后会怎样?
下面我们以曹妃甸为例,谈谈面对地方债务危机,应该怎么办?
第一,对曹妃甸的融资平台“曹妃甸控股”破产清算。你越是不破产,越是助长了银行盲目发放贷款的歪风,越是助长了地方政府举债投资的习惯。如果有一个破产,反而以后银行会谨慎很多,包括信托和理财产品也会谨慎,谨慎的好处就是约束地方投资。
第二,地方政府以后不许从银行贷款,要借钱只能去公开市场发债。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你去银行间市场发债,最终购买者大部分也是银行或者银行的理财产品,只不过由过去不透明的贷款或者信托,都变成了完全透明的。
第三,取消发改委核准产能的职权、废除工信部淘汰产能的职权,同时要求没有竞争力的国企退出产能过剩行业。曹妃甸所有项目都是定位于产能过剩产业,并且都是寄希望于国有企业,但是实际上,国企根本没有竞争力,一旦遭到行业不景气,企业之间硬碰硬靠成本管理来竞争,国企就不行了,这样,曹妃甸寄希望的所有投资也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曹妃甸能放给民企,自然一切都会好转。
所以这里我想提出一个新的思路,也是从底特律破产所得到的一些新的启发。我建议政府找一个试点,比如说曹妃甸或者是其他一些无力回天的开发区,让它破产。我们各级政府根据法律是不能破产的,但你不破产谁帮你扛这个担子?那只能是中央政府。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