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能否开启中国变革新纪元?
坦白讲,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确实在经贸和地缘政治上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更加不幸的是,中国经济自身也深陷系统性危机。危机的源头可以分成远近两个,改革“开倒车”和不断出台大规模投资刺激计划。这两个远近原因,其本质就是“政府办市场”而不是“市场办市场”。先说近因,就是我反复批评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它的使命是用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增速,方法是透过中央拨款、地方筹钱的方式大建“铁、公、基”,同时让商业银行向房地产等行业大量放贷,结果导致地方政府和房地产等企业背了一身债,且到了“大而不能倒”的地步,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商业银行已被它们绑架,构成了“一损俱损”的关系。更可怕的是,我们的地方债实际上已经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前财政部长项怀诚在2013年4月举行的博鳌论坛上说,我们的地方债现在有20万亿的水平,相当于2012年全年GDP的385%。我要很残酷地告诉各位,这笔债已经压得我们的地方政府喘不过气来,而且极有可能拖累我们的银行系统。我给各位举个例子,2012年年底的时候,我们有4万亿规模的地方债务到期,可是地方政府只还了1万亿,我们的银行系统对剩下的3万亿都进行了展期,也就是同意让地方政府推迟还款。为什么?因为地方政府根本没钱还,而且连借新还旧的能力都没有。大规模投资计划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产能过剩”,我当时一再提醒社会,我们不能用“今天的产能过剩,来制造明天的产能过剩”。结果今天大家知道了吧,那就是不断加剧了“经济结构”的危机。
远因是我们的各方面改革停滞不前,如果说的严重一点,是在“开倒车”。坦白讲,发轫于2008年的这场全球经济危机对我们的影响,远比各位看到的要深远的多。为什么?2008年是我们改革开放的第30年,在取得巨大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的体制、社会、经济都出现了问题,也就是到了要“大修”的年份。这一年的“两会”上,我们的政府提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税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等议题,以期透过深化市场机制的方式“修理”已出现的“故障”。我在当年就大声疾呼:放弃保八、藏富于民。但是2008年下半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打乱了改革的步调,政府在2008年11月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此后4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看到无论是要素市场,还是商品市场都在向着政府、国企靠拢,甚至可以说连续30年的改革开放“开起了倒车”:政府办市场。这与朱镕基时代的国企改革方略和2008年“两会”的改革思路“背道而驰”。
“开倒车”的现象可以从体制和经济两方面看出来。首先是体制,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思路原本是“精简政府规模”、“转变政府职能”,具体而言是要政府减少对微观经济的管控和具体项目的审批,财政部完善预算、税收体制等。站在2013年的角度回顾,我们却看到了相反的效果,在关键市场要素领域里,仍然是政府在制定市场价格,不断加强垄断,为权力寻租提供了一个不能更优渥的温床,最终导致腐败犹如跗骨之蛆透过体制框架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推高民营企业营商成本与老百姓的生活成本。
经济改革“开倒车”是体制改革“开倒车”的必然结果,而它结出的果实则是“国进民退”。我以电力改革为例,截至2012年,我们的电改其实已经进行了10年。但我看到的是什么?我们的国家电网公司:政府办市场。这与朱镕基时代的国企改革方略和2008年“两会”的改革思路“背道而驰”。作为改组后的国企,它不仅没有按照电力改革方案中要求的厂网分离、输配分离、主副分离去做,反而建起了自己的配电网络、发电厂等,一步步朝着行业巨无霸,同时也是垄断的方向走。2012年4月,我们看到山东的魏桥电厂自建电网,以低于国家电网电价25%的价格向附近老百姓供电。这股来自市场的力量在遭遇“文斗”、“武斗”后,最终消失。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