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安倍这样的首相 是日本最大的不幸
我们再说说一个特殊人物,就是前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2012年6月,他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的时候说:“石原慎太郎主导的‘购买钓鱼岛’这件事,会给中日两国关系带来重大危机。”也就是说,丹羽认为日本“购岛”这件事本身就是错的。这个丹羽因为这件事被撤职。回到了日本之后,他又发表演讲,批评日本政府的“购岛”做法不妥当,“导致了中日关系陷入低谷”;而且他还特别强调说,日本政府为了在国内拉选票,关于钓鱼岛事件的说词都太偏激,完全不照顾其他国家人的想法。
坦白讲,我觉得丹羽宇一郎这个人是目前日本政府里脑筋最清楚的。他在叙述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时候非常理性,毕竟战争对谁都没有好处。对于如何解决中日两国目前的紧张关系,他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停止非黑即白的争论;第二,承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第三,两国政府就如何解决钓鱼岛问题和改善关系展开谈判。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日本政府收回最近几年搬出的“不承认争论”这个无理举动,退回到过去两国“搁置争论,共同开发”的时期。如果把丹羽的话翻译得再直白一点,就是说日本的经济这么低迷,都已经要靠印钞票来给经济打强心针了,(日本)政府你在这个时候不想办法提振经济,反而提出“购岛”招惹中国这个最大的出口国,你是不是脑子坏掉了?日本政府到底有没有听进丹羽的意见?很遗憾,到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没看到日本政府有什么新的举措,安倍领导的日本政府依然非常强硬地表示“没有谈判余地”。
透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现在其实是一个由四方组成的“囚徒困境”。什么是“囚徒困境”呢,就是说,警察抓住了甲乙两个嫌疑犯,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他告诉两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1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8年;如果两人之中一个坦白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10年。对于甲来说,如果乙选择抵赖,自己也抵赖就会被判1年,但如果选择坦白就可以直接被放出去;如果乙选择坦白,那他如果抵赖就会被判10年,如果选择也坦白,就会判8年。所以对于个人来说,不论对方怎么选,自己选择坦白都是最优选择。结果就是甲乙都选坦白,各判8年。但其实集体利益最大化的选择结果应该是两人都抵赖,各判1年。囚徒困境反映出的深刻问题是,人类太顾及个人利益,而在集体利益博弈中自作聪明,最后导致整体失利、作茧自缚。
在钓鱼岛问题上,陷入“囚徒困境”的四方就是日本政府、日本老百姓、中国政府、中国老百姓。日本政府为了在国内拉选票,执意再次挑起钓鱼岛争端。日本老百姓比较务实,既坚持钓鱼岛是日本的,又想跟中国做贸易。中国政府转守为攻,一边作好军事行动的准备,一边积极推动协商。而中国老百姓,出于对日本人的一再挑衅,表示非常愤怒,对政府不断施压,希望透过军事行动明确钓鱼岛的归属。梳理清楚这些不难看到,只有这四方相互协调与妥协,让几方关系变成最优搭配,才能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如果单方面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那么全体的利益都将受损。但我们现在看到的日本政府就是一个片面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个体,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把其他三方——中国政府、中国老百姓、日本老百姓——往冲突的泥潭里拖。最终的结果肯定无法做到集体最优。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