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预见2022:《2022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分享到:
20 夏才艳 • 2022-01-29 10:00:34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20105G0

行业主要企业:上海家化(600315)、拉芳家化(603630)、珀莱雅(603605)、 青岛金王(002094)、国药现代(600420)、朗姿股份(002612)、青松股份(300132)、名臣健康(002919)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化妆品发展历程、中国化妆品市场现状

行业概览

1、定义

在我国《国民经济分类》(GB/T4754- 2017)中,将化妆品定义为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撒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化妆品行业产品主要分类如下:

图表1:化妆品行业产品分类表

2、产业链剖析:商品分销渠道较为多样

化妆品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材料行业(包括油脂、粉质、胶质、活性剂等)和包装原材料行业(包括纸质、玻璃、塑料、铝包装等),行业下游则主要为商品流通行业(包括线上分销商和线下零售商)。

图表2:化妆品行业所处产业链示意图

图表3:化妆品行业产业链生态图谱

行业发展历程:国货品牌正在崛起

1931年,我国第一个国产品牌,百雀羚成立,但受制于经济体制,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缓慢。直至上世纪9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化妆品本土品牌才正式起步。但在国门打开的同时,外资品牌也涌入中国,本土品牌一度处于弱势。直至互联网普及带动电商兴起,综艺及社交媒体等新营销当道,我国本土品牌才抓住机会破局崛起。

图表4: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历程

行业政策背景:化妆品监管逐步规范化

近年来,我国化妆品产业迅速发展,但也存在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品牌认可度低、非法添加等问题,针对此,我国近年来不断出台政策规范行业发展。2020年,我国出台了新版《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下简称“条例”),这是自1989年之后首次对化妆品相关行业监管规章制度进行的改革,条例中创新性提出对化妆品实行分类管理,对风险程度较高的特殊化妆品及新原料实行注册管理,对普通化妆品及其他新原料实行备案管理;除此,条例也首次提出注册人和备案人,并对其所负责人进行清晰界定,强化了主体责任,规范了监管体制,并加大了处罚力度,有利于促进化妆品行业规范化发展。

图表5:截至2021年中国化妆品行业主要政策汇总及解读(一)

图表6:截至2021年中国化妆品行业主要政策汇总及解读(二)

图表7:截至2021年中国化妆品行业主要政策汇总及解读(三)

图表8:截至2021年中国化妆品行业主要政策汇总及解读(四)

行业发展现状:

1、化妆品直播带货实现大爆发

中国线上零售规模位居全球之首。2020年,中国线上零售增长率达到27.5%,接近线上销售总体水平,市场规模达到2.3万亿美元,已经连续7年位居全球线上销售榜首。截止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已经达到了7.8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79%。2020年3-12月,我国网购用户从7.1亿人次增长到7.8亿人次,3个季度增长率达到9.86%。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化妆品零售总额为3400亿元,较2019年增长了13.6%,2020年的疫情对整体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此环境下化妆品零售仍能保持增长,尤其是年底“双十一”与“双十二”的推动,零售额增长更快。2021年1-10月,化妆品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达到3097亿元,同比增长16.7%。

图表9:2015-2021年中国化妆品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单位:亿元,%)

注:“限额以上企业”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

2、跨境电商兴起拉动美妆出口市场逐步繁荣

2020年中国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出口量为999019吨,同比增长4.3%,出口金额为4243.92百万美元,同比下降11.2%。在出海的美妆产品当中,口红、眼影、腮红是最热门品类,睫毛膏、粉饼则有较大发展潜力。

图表10:2015-2020年中国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出口金额(单位:亿元,%)

3、市场规模不断增大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欧美及日韩大牌化妆品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开拓下,国内消费者的化妆品消费理念逐步增强,国内化妆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2011-2020年我国化妆品的市场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2011-2019年市场规模增长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我国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331.8亿美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732.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为9.22%。2020年的疫情对整体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此环境下化妆品市场规模仍能保持6.83%的正向增长率,充分体现了我国化妆品市场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

图表11:2011-2020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广东省企业最多

化妆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华东和华南地区,集中度达到84.16%,其中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人口超过5亿,部分省市城镇化率达到65%,一定程度上影响化妆品生产企业行业布局。另外一个因素,华东和广东等地区由于原料和装备供应比较集中,化妆品产品生产成本整体较低,有利于行业生存,但也面临同质化产品激烈竞争压力。

具体来看,截止2022年1月13日,我国登记备案拥有化妆品生产许可的企业共计5714家,其中广东省获得生产许可企业共计3224家,在全国范围内占据绝对优势,占比为56.42%。

图表12:2021年国内分地区获取化妆品生产企业分布情况(单位:%)

2、企业竞争:不同市场主导企业不同

国际品牌在竞争中占有较大优势,国际品牌注重产品营销、研发投入,产品品质有保障,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国内化妆品企业则以中小企业为主,化妆品安全问题频出,也阻碍了国内品牌的发展。

基于Euromonitor的数据来看,高端市场主要由国际顶尖品牌占据,排名前三的品牌为欧莱雅、雅诗兰黛和路易威登,市占率分别为18.4%、14.4%和8.8%。高端市场中,市占率排名前十品牌的国有品牌仅有广州阿道夫和云南贝泰妮,分别排名第七和第九,市占率分别为3%和2.3%。

图表13:2020年中国化妆品行业高端化妆品品牌市场份额占比情况(单位:%)

在大众化妆品市场,宝洁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为12.1%,其次是欧莱雅,占比约为8.9%。本土品牌百雀羚、珈蓝集团、上海家化、和上海上美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9%、3.7%、2.3%和1.9%。

图表14:2020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大众化妆品品牌市场份额占比情况(单位:%)

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趋势预测:男性护肤与香氛市场受到消费者追捧

未来化妆品行业或会有以下发展趋势:

图表15: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2、规模预测:2027年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美元

综合来看,我国化妆品市场未来发展潜力较大,市场规模较大,预计在未来五年将会持续保持全球化妆品行业领军市场的地位。而且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恢复和持续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化妆品市场,未来,在即时性美容需求的推动下,以及对个性展现的追求,我国化妆品消费市场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2027年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577亿美元,2022-2027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1%。

图表16:2022-2027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美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2025-2030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5-2030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化妆品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化妆品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化妆品行业未来的发展...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5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夏才艳
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5485606
关注
498
文章
71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