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2021年中国铁路机车市场现状与研发情况分析 电力机车为行业主流、“师夷长技以制夷”

分享到:
20 时佳 • 2021-10-08 15:00:08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5530G0

铁路机车行业主要上市企业:庞巴迪公司(BBDb)、阿尔斯通(ALSO)、西门子公司(SIEGn)、中国中车(601766)

本文核心数据:产品结构占比、细分产品占比、整体产量、保有量

铁路货车占比最大

铁路机车车辆又分为铁路机车、铁路客车和铁路货车。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数据显示,2019-2020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结构基本保持不变,且2020年铁路机车车联拥有量整体呈现下降的态势。

另外,铁路货车始终占比最大,2020年铁路货车拥有量下降2.1万台至85.7万台,占比接近90%。其次是铁路客车,2020年的占比接近8%,拥有量达到7.5万台;而2020年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1万台,占比仅有2%。

图表1:2019-2020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结构图(单位:万台)

注:图中内圈为2019年市场份额,外圈为2020年市场份额。

产量整体呈现下降态势

2015-2020年中国铁路机车产量波动下降。2015年中国铁路机车产量为五年来最大值,达到1979辆。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1-2月中国铁路机车制造业尚未恢复产能,3月开始我国铁路机车产量开始正常运转。2020年中国铁路机车产量达到1060辆,同比下降19.64%。

图表2:2015-2020年中国铁路机车产量(单位:辆)

电力机车为市场主流

根据动力源不同进行区分,铁路机车可以分成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动力源为柴油机,以柴油作为能源,柴油机连接发电机产生电能。电力机车动力源为外部接触网,直接获得电能,以电能作为能源。

目前,中国铁路正在进行电气化改造进程,电力机车正在逐渐普及。然而内燃机车得益于环境适应性较强,因此其可以作为一种应急装备,在恶劣天气是电力系统出故障时,可作应急替代电力机车进行使用。

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披露的统计年报,2020年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2万台。其中,内燃机车0.80万台,占36.6%;电力机车1.38万台,占比最大,达到63.3%。

图表3:2020年铁路机车保有量结构(单位:%)

电力机车国产化情况整理

从电力机车国产化进展来看,电力机车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机车的系统集成、交流传动系统、微机网络控制系统、主变流器、大功率柴油机、牵引变压器、牵引电机、转向架、车体等技术。目前,中国采取的研发取得方法为:在原始创新的基础上,从国外引进先进核心技术,并按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实现产品技术的升级。

例如,在引进消化吸收8K机车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研制出了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SS4、SS9型等直流传动电力机车;以及通过引进关键部件、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于2006年成功研制了“和谐I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

图表4:中国电力机车研制部分开发情况概述

内燃机车国产化情况汇总

从内燃机车国产化情况来看,内燃机车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机车的系统集成、微机网络控制系统、主变流器、牵引电机、转向架、车体、柴油机等技术。目前中国在内燃机车研发上采取的办法是:在原始创新的基础上,从国外引进先进核心技术,并按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实现产品技术的升级。

例如,自主研发的DF11G型内燃机车微机控制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28000小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吸收国外公司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基于32位微处理器的控制装置和6500马力国产化的柴油机和DF8CJ交流传动内燃机车。

图表5:中国铁路内燃机车研制部分开发情况概述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趋势与细分市场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趋势与细分市场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趋势与细分市场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轨道交通...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24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时佳
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4959586
关注
239
文章
38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