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行业供需基本平衡【组图】
体育用品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特步国际(01368.HK)、申洲国际(02313.HK)、金陵体育(300651)、三夫户外(002780)、牧高笛(603908)、探路者(300005)、英派斯(002899)、中潜股份(300526)、卡宾滑雪(838464)等。
本文核心数据:体育用品制造总产出及增加值、体育用品零售额、体育用品行业营业收入
1、行业供给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体育用品制造总产出波动增长
从体育用品制造总产出情况来看,2015-2017年中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总产出逐年增长,2017年总产出达到13509.2亿元;2018年国家统计局对体用产业核算分类进行了调整,采用《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在新的统计分类口径下,2018年中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总产出为13201亿元,2019年中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总产出为13614.1亿元左右。基于近几年中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总产出呈现波动变化,以及新冠疫情背景下年初停工停产对产品制造的限制,初步估算,2020年中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总产出超过1.38万亿元。
注:官方暂未公布最新数据,2020年数据为测算结果,届时以官方公布数据为准。根据《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不包括运动鞋服及体育场地设施。
——体育用品制造增加值逐年提升
从体育用品制造增加值情况来看,2014-2017年中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增加值逐年增长,2017年增加值达到3264.6亿元;2018年国家统计局对体用产业核算分类进行了调整,采用《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在新的统计分类口径下,2018年中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增加值为3399亿元,2019年中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增加值为3421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增加值在3502亿元左右。
注:官方暂未公布最新数据,2020年数据为测算结果,届时以官方公布数据为准。国家统计局与国家体育总局采用《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的分类进行核算,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不包括运动鞋服及体育场地设施。
2、疫情后体育用品需求出现反弹
——2020年体育用品零售额超280亿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2018年中国体育用品零售商品销售额逐年增加,2018年中国体育用品零售商品销售额达到282.02亿元,2019年中国体育用品零售商品销售额为261亿元。结合行业经营环境及行业营收情况预计,2020年中国体育用品零售商品零售额在281.88亿元左右。
注:官方暂未公布最新数据,2020年数据为测算结果,届时以官方公布数据为准。
——专项器材及健身器材需求占比过半
根据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发布的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数据,2020年1-3月,体育用品制造业营业收入213.6亿元,同比下降16.4%。2020年1-12月,全国体育用品行业营业收入1340.3亿元,同比增长8.0%。可见,随着下半年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居民体育锻炼的逐步恢复,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营收出现反弹,2020年全年营收较上年仍有所上涨。
从细分产品营收结构来看,专项体育器材和健身器材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需求占比过半。2020年,中国专项体育器材及配件制造业营业收入为434.95亿元,同比增长4.10%,占体育用品制造业营业总收入的32.45%,占比最大;健身器材制造业营业收入为395.19亿元,同比增长32.76%,占体育用品制造业营业总收入的29.48%。
总体来看,体育用品行业经过存货堆积并消化的过程后,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市场供需情况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在体育竞技器材、一般体育用品方面,基本上国内厂商能够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量,且国内厂商市场份额较大。但是在运动鞋服以及部分户外用品方面,尽管近年国内厂商已经奋起直追,国外厂商的市占率仍然较高。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体育用品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体育用品行业未来...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