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发展现状与市场趋势:制种面积与新产种子保持稳定增长
我国种业一直面临产能过剩现象,自国家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以来,我国稻谷行业种植面积出现缩减,对种子行业产生一定影响。当前国内的品种创新仍以杂交育种等常规技术为主,在整体水稻行情不太明朗的情况下,杂交水稻种子的供给依旧保持平稳增长。
稻谷整体种植面积调减
2019年9月7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迎来90岁公历生日,从过去的“80后”正式迈入“90后”。自1961年偶然发现天然杂交稻以来,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培育出的杂交水稻,让中国水稻亩产由300公斤上升至1000公斤以上,为解决人民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难以磨灭的杰出贡献。
回顾中国水稻培育技术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水稻育种技术不断精进,实现了三次重大的技术突破,分别是1959年的矮化育种、1973年的三系法杂交育种和1985年的两系法杂交育种。两系法通过利用光温敏不育系水稻受温度和光照的影响可以发生育性变化的特征,突破了三系法需要寻找特定的恢复系的局限,成为当前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
受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水稻最低收购价下调的影响,我国稻谷种植面积2016年以来开始缩减,2018年全国稻谷种植面积小幅减少,结构性调整加快,全年稻谷种植面积30189千公顷,折合4.53亿亩,较上年减少837万亩,同比下降1.8%。
杂交水稻种子行情保持平稳增长
我国的水稻种子市场杂交稻改种常规趋势明显,尽管整体稻谷制种面积下滑,但是杂交水稻的制种面积依旧保持平稳增长。2018年,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统计数据,全国杂交水稻制种面积169万亩,创16年以来新高,同比增2万亩,其中早稻33万亩、中稻97万亩,分别比上年减少1万亩、1万亩,晚稻39万亩,比上年增加4万亩。
从总供给看,2018年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延续2014年来的增长态势,单产略高于去年,新收获种子2.9亿公斤,加上期末有效库存1.2亿公斤,2019年可供种子总量4.1亿公斤左右。
2018年四川受暴雨和高温等影响,部分基地出现籽粒结实不饱满情况,江苏基地一些组合出现花期配合不佳现象;福建、江西部分秋制基地受到黑粉病等病害影响较大,但各基地灾情均轻于常年。2018年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延续向制种优势区域集中态势,福建、湖南、四川、江苏、海南和江西六省制种面积共计147万亩,占全国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87%,比2017年增加9万亩、提高4个百分点。其中,福建的制种基地生产面积增长较快。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种子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报告主要内容:种子行业研究范围、行业发展背景、行业特性;世界种业发展状况以及经验借鉴、世界种业竞争格局变化趋势;国内种子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外国种业公司在华布局...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