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RFID行业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 高频为目前主导,超高频是未来趋势【组图】
RFID分为四种应用频率,目前我国主要在高频RFID上布局应用广泛,但在RFID下游应有领域愈来愈多的趋势下,市场对于RFID的技术和标准作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应对下游需求,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物联网“十三五”规划,强调未来我国将重点发展超高频和微波RFID,超高频RFID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四种RFID应用频率,目前高频产品为主导
RFID按应用频率的不同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微波(MW),相对应的代表性频率分别为:低频135KHz以下、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M-960MHz、微波2.4G-5.8G。
从国内不同频段RFID所占市场份额来看,高频在中国RFID产业链中占据着绝对优势,比例高达72.80%,随着新零售和传统服装零售的大规模应用,超高频需求不断上升,占比升至15.90%。
低频和高频的产品和应用已经比较成熟,生产厂家也比较多。高频RFID市场应用成熟,市场发展前景依然良好。高频RFID应用这几年虽然不是爆发性成长的市场,却一直健康稳定地发展,应用项目越来越多。
政策出台推进,超高频发展有望
政策环境是推动中国RFID行业发展的最有利的因素之一。政府不仅提供了有利于RFID行业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还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措施,来引导和促进中国RFID行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RFID行业发展相关规划性文件主要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以及《物联网“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推动着我国RFID行业的发展。
在中国,RFID在电子票证、出入控制、手机支付等领域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应用模式,这些领域的应用多集中于低高频段。高频应用方面,国内厂商的芯片设计、制造和票证制作工艺、封装技术等都呈现出很强的竞争实力和优势,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国内RFID高频产业链已经赶上国际水平,成为这一市场的新兴力量。
而超高频的产品和应用相对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生产厂家也比较少,各公司的生产规模不大,生产成本较高。在全国的众多RFID企业中,真正从事RFID超高频核心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企业很少,是中国RFID产业相对薄弱的环节。
但在经济高速发展、全社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益和质量的形势推动下,政府加大了对RFID产业,尤其在超高频段的支持。自中国超高频RFID标准公布以来,RFID超高频市场已经逐步从无序状态走向合理竞争,其技术水平也正逐步提高。目前许多超高频的闭环应用已经在政府和一些企业的推动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加之超高频标签具有可识别距离远和成本低的优势,它在国内将进入成长期,未来5年内或将成为RFID市场的主流,在技术发展上主要应用于定位、加密、传感器集成。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RFID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RFID行业的发展背景、产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RFID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RFID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