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千亿投资项目获批 一文了解中国高铁行业全球竞争力有多强
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策指引下,近期,包头至银川铁路银川至惠农段、上海经苏州至湖州段、重庆至黔江等三个高铁项目获批,总投资超过千亿,达1031.65亿元。随着中国加大对高铁项目的投资建设,高铁行业发展也将继续维持全球领头羊位置。
中国跻身高铁强国之列,营运里程比重超六成
进入21世纪,全球进入到高铁时代。高铁成为区域之间交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在高铁模式迅速崛起的背景下,国与国的较量与合作,城与城的竞争与共赢,都在围绕着高铁而展开。
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跻身高铁强国之列。截至2017年底,全球高铁营业里程数为3.77万公里;同期,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2.5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66.31%,比日本、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所有的高铁运营里程总和还多,是全球高铁建设运营规模最大的国家。
从高铁保有量来看,截至2017年,中国高速动车组保有量达到2700余列,稳居全球第一,占据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排在第二的法国,高铁保有量仅为477列,中国超过其高铁保有量的5倍还多。
从高铁运营时速来看,中国凭着近年来的积累,在时速上不断突破,2017年中国高铁最高试验速度达到501km/h,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日本和法国;而运营时速高达350km/h,位居全球第一。
从高铁客运量来看,中国高铁客运量人次也逐年增高,增速在13%-35%之间。2016年,全球高铁客运量总人次为20亿人次,中国便占70%;日本、法国同期高铁客运量不过3.5亿人次和1.3亿人次,中国遥遥领先。2017年,中国高铁客运量再次提升至16.69亿人次,同比增长13.38%。
由以上对比数据可知,中国已成为全球高铁行业的引领者,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整体领先世界的产业,以技术领先、安全可靠、性价比高而赢得了全球肯定,也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黄金名片”。
中国高铁能够后来者居上,迅速赶超日本等国,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选择正确的技术路线、做好顶层设计是高铁成功的关键。在确定发展高铁产业之初,我国就确立了“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技术路线,这意味着不仅要掌握关键技术、而且要着眼提高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
其次,围绕正确的顶层设计坚定地走下去。在引进的过程中,为了保持技术优势和长久获利,外国企业很难完全出让核心技术,中国高铁却坚持“关键技术必须转让、价格必须最低、必须使用中国品牌”三个原则,实现了不断突破、快速发展,逐渐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
最后,在创新的过程中,全产业链发展的思维铸就了中国高铁整体领先的地位。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中国高铁产业一直在向创新的方向努力,目标是拥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不论是前期的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还是动车机车生产、后期运行,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零部件,中国都力求突破,标记自己的印记。
中国高铁建设仍未止步,全球领先地位稳固
随着我国投资转向基础设施建设,新一轮高铁建设热潮已经开始,投产新线呈不断上升趋势,预计2018年达到3500公里,较2017年增长约1318公里。
而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等联合印发的《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在全面贯通“四纵四横”高速铁路主骨架的基础上,推进“八纵八横”主通道建设,实施一批客流支撑、发展需要、条件成熟的高速铁路项目,构建便捷、高效的高速铁路网络,拓展服务覆盖范围,缩短区域间的时空距离。
可以预计,在中国继续加大对高铁项目的投资建设,全球领先的地位将更加稳固,对于高铁走出去打下更坚实基础。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高铁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高铁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高铁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