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池企业SK 24亿布局中国锂电池原材料市场 一文了解中国锂电池原材料市场现状
锂电池材料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四大材料组成,此外还包括包装等其他部分。目前,锂电池原材料供应充足,部分产品产能充足,竞争激烈,其市场价格不断下跌;但少部分高端产品产能不足,出现高端原材料产品价格过高的现象。总体来看,锂电池行业依旧火热。
10月7日,韩国电池企业SK Innovation表示他们计划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建锂离子电池隔膜和陶瓷涂层隔膜生产工厂,项目投资规模约为4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4.4亿元)。SK Innovation电池事业本部部长Kang Sanghoon发表演讲时表示SK Innovation目前正在中国着手进行产能和研发投资,并表示有计划将锂电池的核心材料实现中国国内生产。
那么国内锂电池行业原材料市场现状如何?
碳酸锂供应过剩
碳酸锂是一种无色单斜晶系结晶体或白色粉末无机化合物。主要原料是盐湖卤水,因此源储量较为丰富的盐湖资源开采权,这使得该行业具备较高的资源壁垒。
2017年至今,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12.45万元/吨一路飙升顶峰至17.1万元/吨,并在2017年11月后开始走下坡路,且在2018年春节后加速下滑,截至2018年9月已跌破10万元/吨。10月18日工业级碳酸锂均价7.75万元/吨,电池级碳酸锂均价8.84万元/吨。达到三年内新低。
近年来碳酸锂下跌有诸多因素,市场普遍认为是受供需关系影响。在供给端,碳酸锂供应过剩,已经有厂商出现减产迹象。但是需求端客户普遍不急于大批量采购,大多保持观望态度,部分厂家为了降低库存,出现了低价出售的现象。
隔膜市场竞争激烈
隔膜是电解反应时,用以将正负两极分开防止在电解池中直接反应损失能量的一层薄膜。锂电池的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016年以来,新的投资项目源源不断上马,截至2017年10月底,已公开的新产线超过120条,预计到2018年底,全国锂电池隔膜总产能将突破80亿平方米,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企业利润也将会进一步下滑。
虽然国内隔膜市场竞争激烈,但仍然具有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特征。除少部分企业能生产高端产品以外,其他企业大多是对低端产品的重复建设。但是由于生产技术上的高壁垒、生产线建设周期长且达产时间和实际产能尚有不确定性,高端隔膜市场仍将供不应求。
电解液技术突破价格下降
锂电池电解液的生产一直被日本和韩国所掌控,价格长期维持高位。随着国内六氟磷酸锂技术实现突破,电解液逐渐实现国产化。基于对锂电池市场空间的良好预期,国内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开始涉足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领域,并且纷纷紧抓机遇扩大产能,市场价格竞争压力不断增大。
2017年锂电池电解液价格受到六氟磷酸锂阶段性产能过剩、价格不断下跌带动下滑,其中储能锂电池电解液和动力锂电池电解液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二者同比下跌幅度均超过15%。2017年电解液产品价格整体处于低位,市场均价为5.3万元/吨。
正极材料市场需求逐渐复苏
目前,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需求逐渐复苏,对上游锂电原材料需求环比上涨,但同比仍不及去年同期。2016年钴酸锂价格逐步走高,2018年8月达到44.3万元/吨。而磷酸锂价格也在2016年之后较快增长,2018年8月达到21.6万元/吨。不过随着国内正极材料大厂新项目投产,正极材料市场需求将会逐步趋于平衡,考虑到钴价下跌带来的影响,正极材料总体价格可能有所回落。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锂电池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锂电池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锂电池行业未来的发展...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