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经济业务收入持续下降 短期代销金融产品能否成为突破口?
经纪业务收入持续下降
经纪业务收入是券商最重要的收入来源,2013年经纪业务收入占比高达达46%,近三年占比在23%-30%之间。2018年一季度,在股基交易量稳定及佣金率降幅企稳的情况下,经纪业务收入占比反升至27%,可见经纪业务对于券商的重要性。
尽管如此,近年来经纪业务收入大幅下降是不争的事实。数据显示,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中,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席位租赁)高达2691亿元,而伴随着交易量的萎缩和行业佣金率的下滑,2016年和2017年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席位租赁)分别降至1053亿元和82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1%和下降22%;2018年上半年同比下降6%至364亿元。
上市券商方面,2018年上半年上市券商整体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减少5%,好于行业整体。从规模来看,中信证券集团合并口径下经纪业务收入排名行业第一,同比增长3%;从增速来看,中信、招商、长江、兴业、东方、太平洋和一创等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实现同比正增长。
券商经纪业务收入与市场行情高度相关,交易量和佣金率双杀导致经纪业务收入大幅下降。首先,来看交易量。2015年以来市场股基交易额趋于萎缩,2015年二季度日均交易量高达1.6万亿元,至2018年二季度已降到4008亿元,三季度更是降到3483亿元,创近年来新低。当前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预计交易量将保持较长时间的低迷状态,券商经纪业务面临交易规模萎缩的压力。
(注:2018年三季度数据截至9月4日)
再来看佣金率,自2002年浮动佣金制推出以来,伴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业务模式
的不断丰富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券商经历了三次降佣潮:佣金自由化带来第一轮降佣潮;网点和人力的竞争带来第二轮降佣潮;“信用交易+互联网+一人多户”带来第三轮降佣潮。经过三次降佣潮,佣金率已由2007年的万分之15降至2017年的万分之3.2%。
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是一类典型的通道类业务,而随着科技
的发展,业务员下单的作用已逐步被智能终端替代,实体网点开户功能也已逐步转移到互联网平台。如果不考虑人工费用和营业部费用,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成本仅为支付给各类清算代理机构的手续费,实际成本在万分之一左右,降佣空间仍大。预计2018年,佣金率将继续下滑至万分之3.1.
因此,交易量清淡和佣金率下滑对券商业绩影响较大,券商渴望寻找新的业务模式,券商经济业务转型迫在眉睫。
经纪业务未来转型方向
早期,券商以代理买卖证券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竞争方式以网点扩张和人力扩张为主,同时掀起了第一轮降佣潮。当时交易还必须通过现场或电话下单,然后由交易所的“红马甲”(证券交易员)将指令输入交易主机;同时,券商营业部提供了投资者交流股票的场所,因此网点的数量和布局是券商的核心竞争力。
2012年创新大会召开之后,券商经纪业务进入创新发展阶段。此时券商经纪业务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个是信用交易业务出现弥补了佣金率的下滑,二是互联网开户降低了营业成本。中小券商在创新业务方面的尝试更为激进,业绩增长更为强劲。
2017年后,创新业务受限且市场交易日渐低迷,券商开始发力财富管理业务,短期以代销金融产品业务为突破口,长期将更多增加投资顾问费收入的占比。因为在第四阶段,低佣金互联网零售模式和高佣金的财富管理模式平分秋色,核心竞争力变成了资产定价能力和员工素质。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证券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报告根据证券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证券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证券经营机构、监管单位、证券服务机构、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证券经营机构当...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