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批次月饼被检出不合格 罪不在食品添加剂
9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2014年中秋节月饼的监督抽检信息。本次抽检覆盖全国23个生产省份的374家生产企业,合格率为96.8%,27家企业的27批次月饼检验不合格。
监督抽检共涉及微生物、酸价、过氧化值、防腐剂、重金属等30余项检测项目,抽检结果显示月饼质量安全总体稳定,未发现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等问题。
监督抽检主要发现以下问题:一是菌落总数超标,说明有的生产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卫生条件控制不严、贮存不当等问题。二是防腐剂超标,说明有的生产企业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或原料本身存在问题。
此次抽检主要发现问题为菌落总数超标,说明有的生产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卫生条件控制不严、贮存不当等问题;防腐剂超标,说明有的生产企业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或原料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作为一个起步晚,但发展快速的行业,随着我国整体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它已然成长为食品添加剂国际贸易的主要力量。目前,我国各类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有1500余家,食品添加剂总产值约占国际贸易的10%,其中柠檬酸、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糖精钠、木糖醇、维生素C、异Vc钠和维生素E、乙基麦芽酚等品种处于领先地位。在食用色素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食用色素剂品种最多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在这1500多家企业中,其中有不少企业在生产量、技术方面都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成为我国食品添加剂的骨干企业,促进我国食品添加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上升。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食品及饲料添加剂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9-2013年,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主要品种产量均保持5%以上的增长速度,2013年达到886万吨,同比增长6.11%。
图表1:2009-2013年食品添加剂产量变化情况(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出于对食品安全的考虑,消费者对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抱有排斥态度。尽管政府机构和学术界对现行食品添加剂品种进行了严格、细致的毒理学研究和评价,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使用标准,来保证消费者的食用安全,但出于对健康的关注,消费者更崇尚以自然动植物为原料,经加工获得的天然食品添加剂。天然色素、香料、抗氧化剂等成为目前研究开发的重点。即便是合成食品添加剂,也将朝着安全无毒方向发展。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