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中小型企业如何在困境中走出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国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关头,PVC(聚氯乙烯)管材中小型制造加工同样遇到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受行业产能过剩、下游需求疲软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PVC行业整体效益欠佳,企业处境较为艰难。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PVC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4-2013年我国PVC产能年均增速达到16%,产量年均增速为14%,是五大合成树脂中增速较快的品种。2013年我国PVC产能达到2648万吨,产量达1529.5万吨。产量远小于产能,可见我国PVC产能严重过剩。
图表1:2004-2013年中国PVC产能产量增长走势(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未来几年,中国PVC行业的发展速度、产业布局、竞争模式都将发生变化。
首先,PVC行业进入高成本时代。高成本首先是来自原油的成本压力,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油价将会是一种趋势。此外,国内煤炭价格和电价都对PVC市场构成影响,以电价为例,PVC行业是高耗能行业,电石、氯气等原料的制备都离不开电力。国内电石法PVC的综合耗电大约在8250kwh/t,电价每上调1分钱,PVC价格就上涨82.5元。我国电力价格受国家管制,目前电力行业利润状况持续下滑,煤电倒挂的现象凸显。长期维持较低的电力价格必将加大政府的财政负担,因此进行电力改革,合理上调上网电价成为必然趋势。此外,我国PVC生产地区多位于中西部资源丰富地带,消费市场则集中于华东和华南地区,生产、消费市场的地域分离加大了PVC物流成本,运输价格的变动也成为影响PVC成本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国内上调柴汽油价格,公路运输成本也呈上扬态势。
其次,受下游行业发展影响,PVC需求增速或将放缓。房地产行业2013年收缩的政策导向是不会改变的。房地产政策的不明朗,容易造成PVC产业发展不合理。
再次,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截止到2013年末,中国PVC产能达到2468万吨,年产量1529.5万吨,而2013年表观需求量为1506万吨,过剩产能将近1000万吨,行业开工率仅为60%,PVC行业供过于求的矛盾突出,国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进口依存度将进一步降低,国产料出口量将会逐步增加。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的加剧,PVC生产企业的生存环境会愈加艰难。
在此背景下,为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工信部关于产业联盟的指导意见,在国内众多的PVC中小型管材企业推动下,国内首家PVC中小型管材企业产业联盟即将在杭州宣告成立。同时首届PVC中小型管材企业产业联盟高峰论坛也将于9月26日在杭举办。
据介绍,论坛将以“探讨PVC中小型管材企业商业模式转型升级的思路”为主题,旨在分析PVC管材产业经济形势、解析PVC中小型管材企业发展困惑、展望PVC中小型管材企业产业联盟发展路径、交流产业联盟的成功经验、商讨组建PSA(Pipestrategicalliance)产业联盟。
对工业制造企业而言,产品的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源头。而产品的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又是中小型工业企业最缺乏的能力和资源。解决这一问题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在一个合适的平台上,通过外部能力和资源的对接、帮助,实现产品的创新能力提升。“PSA联盟”就是运用“平台思维”帮助企业实现这种可能。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