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调控人口 大城市“城市病”的出路在哪?
4月10日,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上就城镇化问题发表如下观点:“对于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不能简单的说人的自由迁徙、人的自由流动,用这样的口号鼓动大家都往里面冲,结果导致更加严重的环境灾害和社会问题,这不是政府讨好民粹关键的做法。”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北京这座城市如今已有点疲于应对。人口的快速膨胀导致堵车、房价、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而水、电、气等资源都需要外省调援。为遏制人口过快增长,北京开始调控人口,根据政府规划,在2020年北京应将总人口规模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在人口调控的规划下,北京变得不那么“欢迎你”。
事实上,不仅仅在北京,我国深圳、广州、上海等特大城市面临同样的问题。过度城市化导致更加严重的环境危害,交通、治安等社会问题已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些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有一个简单的名字:城市病。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城市病的集中爆发期。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城市的资源环境是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像北京、深圳这样的特大城市,如果人口继续膨胀下去,城市的资源环境越来越不能适应城市的良好发展,将会有更多的问题凸显出来。对于城市病,未来的出路就是要走区域共同发展的道路,用城市群的办法来解决过度集聚、过度膨胀的问题。
城市群能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让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及结构不同的城市承担不同功能,实现城市间的分工合作,既能把大城市的一部分职能分解到相应区域的中小城市,使大城市的压力能在更广泛的区域里的进行疏解,而且又能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是个双赢的局面。
前瞻网城市规划行业报告显示,在去年年底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确认了次级城市或二三线城市为中心的城镇化建设方向,二三线城市是打造新型城镇化的突破口。有专家建议,城市群建设可从三个层次推进:一是已基本建成的11个城市群;二是正在建设的14个城市群;三是7个潜在城市群。预计到2030年,32个城市群将建设成熟。
图表:我国城市群建设的三个层次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笔者认为,通过城市群的方式和疏散大城市人口,首先要解决二三线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问题。人群之所以大量都涌入大城市,主要的原因是大城市拥有更好的资源,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要实现人口向二三线城市自由流动,关键是保证在二三线城市也能要享受到与大城市一样的公共服务和工作机会。
另外,交通运输的发展是支撑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条件,交通联系的紧密程度是城市群空间整体性不断加强的基本条件。因此,要基于现代城市群基础,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区际交通骨干网络,强化城市群之间交通联系,加快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