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大规模封杀代销渠道 信托行业发展堪忧
近日,信托行业银行代销渠道出现了收紧的迹象,各大银行开始大规模封杀信托产品销售。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已经停止信托代销,而其他银行虽然还未停止,但销售信托产品的数量也大大减少,很多都不再公开发售。
1、银行集体收紧,代销渠道面临空前危机
虽然近几年来都会出现银行年初收紧信托销售的现象,但是今年银行对信托产品销售的收紧显得格外敏感。2014年以来,信托产品违约事件频发,相关银行接连被牵连。1月,市场爆出中诚30亿元矿产信托的兑付危机,工商银行被牵连其中;2月,吉林信托松花江(77号)信托项目爆出总额8.7亿元的兑付事件,建设银行被牵连其中。接连发生的信托兑付事件严重影响了银行的形象。
在信托刚性兑付危机频发、艺术品信托泡沫加剧、矿产和能源类信托收益大幅波动的情况下,银行为避免代销信托理财带来的客户风险和相应的法律纠纷,对与信托公司的合作和信托产品的代销越发谨慎。而监管层对银行代销信托产品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信托行业银行代销渠道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目前,信托公司传统产品销售途径主要有三种,即自有渠道营销(直销)、银行代销、及通过第三方理财机构销售。2012年11月,证监会正式发布实施《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管理规定》,标志着信托公司产品销售渠道由直销、银行、证券公司和第三方理财机构四足鼎立的格局基本形成,但是短期内证券渠道销售规模有限。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信托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显示,银行仍是信托产品销售的最重要渠道,占到总销售额的70%以上。这也就意味着银行代销渠道的大规模封杀将严重影响信托产品的发行。
2、监管趋严,第三方理财渠道濒临叫停
不仅如此,第三方理财渠道发展也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事实上,银监会早有明确规定,信托公司不得委托非金融机构进行推介。而信托公司通过与第三方理财公司签订"财务顾问协议",由其推荐合格投资者。通过这种打擦边球的合作模式,伴随着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井喷式的增长,第三方理财公司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
但是,近年来,频频暴露第三方理财公司代销产品、销售方式混乱等问题,监管层早就对这一监管真空地带有所警觉。而且随着监管层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日益严格,对第三方理财渠道的严格监管已势在必行。
近期市场就有流传,监管层已经在草拟规范信托公司营销渠道,叫停信托公司通过第三方代销或推介合格投资者的方式销售信托产品的相关规定。虽然出台的时间表未定,但是监管层可能随时会叫停第三方理财渠道。
3、兑付洪峰来临,信托行业发展堪忧
在信托发行渠道严重受阻的情况下,信托集中兑付对信托行业来说意味着更大的考验。2014年,国内信托产品将迎来集中兑付期,到期的信托产品达到了4.5万亿元,比2013年2.6万亿元的到期规模增多77%。
之前,应对信托集中兑付问题,信托公司大多选择借新还旧的模式来解决。但是目前,在信托主要发行渠道--银行代销被大规模封杀,而第三方理财渠道可能随时被叫停的情况下,信托难以通过发行新产品来应对兑付洪峰的来临。
在兑付压力越来越大以及市场利率中枢上移的情况下,信托产品违约事件势必将不断发生,信托行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2013年,信托公司信托资产总规模为10.91万亿元,与上年7.47万亿元相比,同比增长46.00%。2014年2月,信托产品成立数量286只,环比下降41%,同比下降14.63%;成立产品规模合计185.2亿元,环比下降63%,同比下降55%;这已是产品成立数量规模连续两个月大幅下降。
相比前几年,信托行业发展疲态尽显。支撑信托业过去发展的私募投行业务模式在新的经济形势和经营环境下,已经遭遇到严峻挑战。虽然信托业的成长拐点尚未到来,但是信托业的经营拐点已经到来。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