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将中日关系比作“一战前英德”引争议 后澄清系翻译失误所致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4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被问及"中日关系"时,安倍援引"一战前的英德关系"为例进行了回答,此后媒体纷纷报道安倍认为"中日关系正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此事在国际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
此后,据《朝日新闻》透露,安倍此说法系翻译失误所致。当被问及"就钓鱼岛问题上,中日之间是否存在武力冲突的可能"时,安倍回答道:"发生军事冲突对两国来说是巨大的损伤,中日两国领导人都明白这一点。"并充称:"防止偶发性武力冲突的发生的非常重要的。今年距一战爆发100周年,战前英国与德国的经济依存度很高,曾互为最大贸易对象,尽管如此,两国间还是爆发了战争。为防止类似的偶发事故,(日本)有必要寻求同(中国)制造通话路径。"
而翻译人员在将安倍这一发言译成英语时,在"英德关系"的说明中添加了"中日关系有类似状况"的内容,并认为这是对安倍关于英德关系陈述的补充。据称,该翻译人员是由日本外务省派遣的外部非专业翻译。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翻译是外交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自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在有效应对危机影响、改革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等方面开展了密集的外交活动,由此也对翻译产生了更多的需求。
外交翻译的要求非常高,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译员要准确把握和熟悉外交政策,根据具体的议题、结合当时的语境斟酌词句,准确传递讲话人的信息及背后隐藏的深刻含意。译员理解的偏差或者用词不当,都会给外交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会直接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因此,对外翻译人才对各方面的素质要也非常高,而翻译人才的短缺在国内外都是普遍的现象,尤其在我国更甚。
前瞻网语言服务行业研究报告分析显示,目前全国有职业翻译6万多人,相关从业人员保守估计超过50万人,注册翻译公司近3000家,实际承揽翻译业务的公司更有数万家之多。但大多数规模都很小,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翻译人员多是兼职,翻译水平参差不齐。高水平、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很少,缺口高达90%以上,根本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